時隔數月,金額近9億元,有“中國最大單”之稱的廣州污泥項目招標疑云未散。業內人士質疑的不僅是招標書中疑似“量身訂造”的規則,更質疑招標的公正性與污泥處置工藝路線的單一性。此輪招標后,廣州市還有38個污泥干化項目將陸續公開招標。如此大的“蛋糕”,真的是市場之手在分配嗎?
8月11日9點半,有中國最大污泥處理項目之稱的廣州污泥項目,其中4個項目如期開標,招標人是廣州市凈水有限公司。李義(化名)作為一家參與投標的企業項目負責人,在開標前半個小時便坐在了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04開標室內。
但這一次,李義并無期待,按照他的話說,“開標前,心里反而有點希望‘流標’”。
雖然李義所在的公司為這次招標準備了很久,他對公司的業績也充滿信心,但廣州污泥項目招標文件公布后他便有一種預感:中標方不可能是自己所在的公司,可能是廣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
8月15日零時,招標代理機構公布了獵德、大坦沙、瀝滘三個項目的中標結果。正如李義所料,三個項目均被一家名為“廣州優特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優特利)所在的聯合體獲得,這三個項目中該聯合體的綜合評分分別為98.75分、97.49分以及95.77分。
這一輪廣州污泥項目招標中共有5個項目,分別是獵德、大坦沙、瀝滘、西朗和京溪。京溪項目由于在資格預審環節通過的企業不夠5家,按規則不能進行招標。西朗項目在評標環節,由于評標專家操作失誤,結果未如期公示。不過,8月27日零時,招標代理機構公布了西朗項目的中標單位,正是優特利所在的聯合體。
在聯合體中,優特利主要負責提供處理工藝、建設并提供設備等方面,廣東恒輝建設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及武漢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都是該聯合體的成員單位。
這一輪招標中,優特利是最大的贏家。在獵德(4.22億元)、大坦沙(1.96億元)、瀝滘(1.85億元)、西朗(0.774億元)4個項目中,優特利以總計7.8億元的投標價格拿下。
實際上,京溪項目也在這一輪項目招標中,但由于在資格預審環節通過的企業不夠5家,按規則不能進行招標。而且,與上述項目對比,京溪(0.35億元)項目體量相對小很多。
神秘的優特利
在國內污泥處理行業,優特利名氣不顯。全國工商注冊信息顯示,優特利于2012年6月7日成立,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是彭文。
這家企業逐漸被業界所知的重要時間節點是2013年9月。優特利參與競標廣州第一個公開招標的污泥處理項目——石井項目。
2013年以前,廣州的污泥處理往往通過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80%,然后再填埋或者直接傾注到河涌里。隨著用地的日益緊缺,2013年3月,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提出在污水廠內將污泥處理至含水率30%-40%,以實現污泥的減量和穩定化。
石井項目正是按照上述污泥處理處置技術來建設,該項目要求采用“濃縮-深度機械脫水+熱干化”的工藝,以電作為唯一能源,通過機械壓力、熱烘干的方式進行脫水處理。當時,石井項目在業界眼里是一塊“敲門磚”,哪個企業能拿下它,意味著能夠在廣州污泥處理市場捷足先登。
石井項目招標時頗經歷了一番“混戰”,除了優特利,上海復潔環保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復潔)、廣州泰歷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泰歷盟)等企業也報名該項目。
一名參與過石井項目投標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當時業界都以為石井項目的主要競爭在于上海復潔和廣州泰歷盟兩家企業之間,因為上海復潔的技術在業界中比較好,廣州泰歷盟在廣州地區的商務合作很多,比較熟悉廣州市場。
石井項目招標文件要求投標人提供“生產規模達到2tDs/d(處理后污泥含水率30%-40%),累計處理量達到180tDs或以上的污泥減量實例”。根據上述人士回憶,優特利遞交的業績是在廣州蘿崗做的一項實驗,其他的競標企業遞交了營運數年的項目業績,卻因為達不到含水率等要求而放棄投標。
2013年11月30日,招標人發布了石井項目的中標公示,優特利成為第一中標候選人,投標價為11666.10706萬元,廣東省電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11668.605538萬元的投標價成為第二中標候選人。
2014年10月8日,石井項目開始運行,40多天后,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到石井污水處理廠調研該項目,隨后召開現場辦公會議,陳建華指出石井項目達到設定的技術標準,實現了污泥處理“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
優特利中標石井項目后,開始嶄露頭角。但優特利在業界被關注,還是因為參與爭奪金額高達9個億的廣州污泥項目招標,并引發極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