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市環保局獲悉,為確保東引運河、寒溪河水質逐年改善,《東莞市東引運河、寒溪河“河長制”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正式出臺,將污染治理管理責任落實到地方政府。
考核結果作為選拔參考
東引運河、寒溪水流域沿途經過東莞23個鎮街(園區),干流全長102.6km,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沿途居民的健康。
根據《細則》,以東引運河、寒溪河流域各鎮政府(街道辦、園區管委會)行政一把手為轄區水生態環境整治的“河段長”,履行第一責任,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各鎮街跨界交接斷面水質改善目標、河流污染通量減排量及具體整治工作任務。至2020年年底,兩條河的水質要基本達到IV類。
記者了解到,東引運河、寒溪河流域一共有14個鎮街(園區)的行政一把手任“河段長”。
據介紹,東莞市將“河長制”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并納入領導班子落實科學發展觀考核體系。對一年考核不合格的“河長”進行約談及通報批評,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兩年內不得提拔,并建議調整工作崗位。對一年考核優秀的“河長”予以通報,連續兩年考核優秀的,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
截污主干管網年底通水
此外,《細則》還提出了將加快流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全面完成截污主干管網收尾,力爭年底前全線通水;2016年要完成厚街沙塘污水處理廠擴建;新建東城東部污水處理廠;2017年完成虎門寧洲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擴建規模10萬噸/天。
《細則》還提出了在實施“河長制”的同時,要在今年年底前,落實各已劃定水環境功能區的具有飲用功能的水庫“庫長”清單,建立行政首長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