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杭運河山東段主河道全長317公里,每年運行船舶7.3萬艘,年貨物通過量達7000余萬噸。
《山東省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山東省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以第294號省政府令形式予以公布,將從今年3月1日起施行。
《辦法》共分為27條,主要規范了航運污染防治管理體制、船舶污染防治、港口污染防治、航運污染事故調查處理、監督檢查以及法律責任等內容。
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副主任李春田告訴記者,《山東省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辦法》的出臺和實施,標志著山東省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工作進入法制化階段,對于更好地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以及促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何立法防治航運污染?
京杭運河山東段航運污染防治仍存在一系列問題,相關法律法規需進一步細化和補充
京杭運河作為山東省內河航運的主干道,水上運輸活動頻繁,航運污染監管難度大,尤其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主體工程完工通水后,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工作更顯迫切。
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司家軍介紹,目前,山東省內河通航里程為1150公里,內河主要運輸任務集中在京杭運河及其支線,航道全長880公里,其中京杭運河主河道全長317公里,每年運行船舶7.3萬余艘,年貨物通過量達7000余萬噸。現在山東省內河已無危險化學品船舶,港口也已全面停止了危險貨物作業。
“京杭運河污染防治工作需要通過立法予以保障。”司家軍說,為此,山東省政府分別于2010年和2012年印發了兩份關于京杭運河山東段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文件,明確了京杭運河污染防治的目標、要求和責任。
據介紹,近年來,山東省以“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為主題,積極治理,京杭運河山東段航運污染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航運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界定不明晰、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制度不完善、責任不明確、港口防污染制度不完善、監管缺位等問題。《水污染防治法》、《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區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航運污染防治也僅做出了原則性規定,需要進一步細化和補充。
據了解,山東省早在2011年就將《山東省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辦法》列入省政府的二類立法計劃,成立了立法領導小組和起草小組,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借鑒其他省市航運污染防治立法經驗,于2011年10月完成初稿。
之后,小組還多次召開專家立法咨詢論證會,并征求了交通運輸部門、港航管理機構的意見。
2014年12月,立法領導小組邀請專家提前介入,形成《辦法》會簽稿,在征求有關市人民政府意見的基礎上,通過山東政府法制網公開征求社會各方意見,經過反復論證修改,最終形成《辦法(草案)》提報山東省政府。
★《辦法》有哪些創新和亮點?
明確了航運污染防治管理體制、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完善港口污染防治制度等
李春田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辦法》的制度創新和亮點,主要包括明確航運污染防治管理體制、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完善港口污染防治制度等。
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涉及環保、交通運輸、環境衛生等多個部門職能,需要各部門互相配合,齊抓共管。為了解決實踐中航運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主體不明確、責任不落實的問題,《辦法》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京杭運河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并負責港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京杭運河船舶和其他相關航運活動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具體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環境衛生的主管部門負責船舶污染物接收、貯存、運輸和處理的監督管理,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財政、水利、海洋與漁業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的有關工作。
船舶污染防治是航運污染防治的主要方面?!掇k法》規定,船舶防污染的結構、設備和器材,應當符合國家和山東省有關規范和標準,經船舶檢驗機構依法檢驗,并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不能滿足防污染要求的現有船舶,應當進行船舶防污染的結構和設備改造,設置油污水艙(柜)、垃圾收集箱、生活污水貯存或者無害化處理裝置;船舶應當將船舶污染物及時送交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禁止向京杭運河直接排放或者丟棄船舶污染物,禁止通過京杭運河運輸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
港口污染防治是整個航運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環,對港口污染防治做出規定是《辦法》的一大創新?!掇k法》規定,港口應當設置與其吞吐能力相適應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貯存和運輸設施,滿足到港船舶需要。港口從事固體散裝污染危害性貨物裝卸作業時,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貨物散落污染水域。從事船舶修造、拆解、打撈等作業的單位,應當配備相應的防污染設備和器材;進行作業時,應當采取預防措施,防止油類、油性混合物和其他廢棄物污染水體。
★違反《辦法》將會受到哪些處罰?
違反相關規定最高將處3萬元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南水北調東線正式調水以前,是允許船舶將生活污水排入河道的,調水以后就禁止了,現在不只是禁止而是要處罰,《辦法》實施后,船舶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向京杭運河排放、傾倒的,將由海事管理機構給予警告,并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港航局副局長劉長旭告訴記者。
《辦法》指出,船舶、港口或者作業活動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損害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費用;對存在污染隱患的單位和個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海事管理機構可以采取責令其臨時停航、停止作業,禁止進港、離港等措施。
船舶向京杭運河直接排放船舶生活污水或者不能提供船舶污染物接收證明的,由海事管理機構給予警告,并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不接收船舶污染物或者不按照規定進行處理的,由負責環境衛生的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3000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罰款;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出具虛假的船舶污染物接收憑證的,由負責環境衛生的主管部門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港口未設置與其吞吐能力相適應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貯存和運輸設施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從事船舶修造、拆解、打撈等作業的單位進行作業時,未采取預防措施造成水污染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辦法》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京杭運河航運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工作中,未依法對船舶防污染的結構、設備和器材進行檢驗,擅自簽發相應證書的;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污染事故的;接到污染事故報告未及時處置,造成嚴重后果的;存在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