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水日,記者從市水務部門了解到,盡管申城河道水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但水污染問題依然較嚴重,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仍然較低,2015年達標率僅為48.3%(扣除上游來水影響后為53.3%),與國家要求的2020年78%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目標差距較大。
雨污混接致河道變黑
據市水務局透露,從2015年接到的涉河投訴情況看,有70.6%為水質污染投訴,問題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城鄉結合部地區城中村和郊區老市鎮、工業相對集聚區以及禽畜牧場附近的河道。
據介紹,目前影響本市河道水環境質量的成因主要有幾大方面。其中,影響中心城區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雨水泵站放江和雨污混接。據悉,本市中心城區面積約662平方公里,水面率僅3.57%,河道環境容量極低,水體水質受雨水泵站放江和蘇州河干流水質影響較大。城市雨水管網匯集城市道路雨水集中排放河道造成污染,尤其是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較高,在暴雨初期對河道水質穩定沖擊較大。水務部門對全市雨污混接情況的調查研究表明,不同排水系統的雨污混接量在20%-40%。汛期雨水泵站放江導致蘇州河等中心城區河道“逢雨就黑”。
再者,未納管污染源是影響郊區和城鄉結合部區域河道污染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市城鎮污水生產量為680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為91%,每天仍有約61萬立方米的城鎮污水直排水體。同時,垃圾臨時堆場以及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也對河道水質造成影響。
明年底區污水實現全收集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河道水環境治理過程中,將更加注重源頭控制和面源污染治理,更加注重綜合施策逐步解決初期雨水和雨污混接對水環境的影響,更加注重河道水環境質量根本改善。2017年底,城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全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56條段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實施一河一策。2020年,全市河道力爭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城鎮污水處理率≥95%、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