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相較于各大環保企業資本市活潑的“跑馬圈地”運作,似乎政府關注下的“跑馬圈水”市場嚴肅了許多。近日一則《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出臺意見嚴控“跑馬圈水”》的新聞,將媒體和市政水處理從業者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引水”上。引水必然牽扯飲水,這跑馬圈水,該不該管,誰來管……?一系列問題又被提起。

跑馬圈水乃歷史遺留問題 西部處于“重災區”
科技日報近日的新聞稱:記者3月23日從水利部獲悉,為科學做好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嚴格控制一些地方無序調水、“跑馬圈水”現象,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近日出臺《關于切實做好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改革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對已列入規劃和前期工作計劃的項目,逐項明確前期工作責任部門、承擔單位、完成時限和工作要求。加強對新建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設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相關規劃、引起公眾和專家普遍質疑、存在重大社會穩定風險和安全隱患的項目,有關部門要責令停建和整改。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供求矛盾突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在引水調水過程中,跑馬圈水現象是凸顯。
據了解,西南地區是我國水能資源富集地區,可開發水能資源占全國的60%以上。僅云、貴、川三省,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儲量就在1.4億千瓦以上。受電力緊缺、電力市場看好的影響,近年來,西南、沿海甚至國外的一些企業或個體投資者,紛紛到西南地區投資開發中小水電,使得這一地區農村中小水電開發勢頭日益強勁。
依市場推算,在一個自然條件較好的河段,一個裝機容量為1000千瓦的水電站,需投資約400萬元,每年平均發電5000小時,每度電上網電價按0.18元計算,去除成本,每年的利潤可達60來萬元,利潤率超過10%,10年左右基本就可收回全部成本。而一個小水電站通常都能運行20至30年,因此只要成本收回后,基本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正是在這一低風險、誘人的投資回報下,浙江、福建等大量東部沿海客商,紛紛到西部搶灘這一市場。投資環境相對寬松的四川、云南等省,近年“跑馬圈水”問題也較為突出。
自持“尚方寶劍” 一切向“錢”看
在長江等流域上,水電站遍地開花,調水工程司空見慣。到如今,即使在被稱為“千河之省”的四川,也存在一個區域性、工程性、季節性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地區,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使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更加突出。
據了解,大量的中小水電資源被“跑馬”圈走、濫占后,帶來的是一連串問題。“跑馬圈水”后,一些開發商自恃有地方政府的“尚方寶劍”,往往既不辦取水許可,也不經水能資源開發許可,就直接開始建設。最終電站建起來了,發電的目標實現了,河流的防洪、灌溉、老百姓的人畜飲水等卻被撂在一邊,寶貴的水資源變成了單純的開發商賺錢的工具。
強壓之下或有改變 隨時喊停
《關于切實做好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強化規劃約束、加強科學論證、嚴格建設程序、落實責任主體等方面對加強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做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引調水工程項目要以已批復的流域綜合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等相關規劃為依據,嚴格執行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納污限制的“三條紅線”,對現狀實際用水已超過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嚴格控制規劃建設新的引調水工程。
要在加強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深化方案比選,深化受水區節水潛力分析和調水區生態環境影響論證,合理確定工程規模,加強工程建設方案技術論證,依法依規、深入細致地做好移民征地安置和社會影響論證,認真研究工程運管體制和籌資方案,提高投資效益。
《意見》同時要求,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法人要保證前期工作深度和質量,切實把工程方案做全、做實、做深、做細。審查審批部門要優化審批流程,強化指導服務,及時幫助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提高效率。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將加強對新建引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設的監督管理,落實項目法人在前期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對不符合相關規劃、引起公眾和專家普遍質疑、存在重大社會穩定風險和安全隱患的項目,有關部門要責令停建和整改。
名詞解釋
跑馬圈水
以發電公司為主導,以最大程度挖掘水電潛力為目標的開發模式被形象地稱為“跑馬圈水”這個詞在水電也很有名的。水電力部門不顧環境承受力的盲目開發往往會被冠以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