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淝河沿岸還存在哪些污染源?找到這些污染的源頭對于治理水體污染至關重要。記者近日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廬州環保世紀行活動了解到,市環保部門將首次對南淝河沿岸開展污染源普查,查清主要污染源及其成因,為下一步制定不達標水體的達標方案提供依據。
“南淝河的污染從總量上看主要是生活污水,雖然目前污水從理論上看是全部截流了,但是地下管網還存在錯接、漏接和管網破損的問題。此外,雨水等地表水也混合著污水一起進入污水處理廠,浪費了污水處理能力。”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南淝河沿線已有多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到80余萬噸,接下來,還將新增清溪路污水處理廠和蔡田鋪污水處理廠,新增處理能力25萬噸。計劃到2020年,南淝河除了氨氮指標外,達到五類水質標準。
為了全面摸排南淝河的污染源,市環保部門將開展普查,只有把污染源摸清楚了,才能“開處方”,針對性制定不達標水體的達標方案。
“我們每個月針對全市53個斷面發布河流污染指數,督促河長和當地轄區加強對河流水質的監管力度。”該負責人表示,在合肥市參加國家考核的15個斷面中,有9個斷面是滿足三類水水質要求,2個斷面滿足四類水。下一步,將通過整治城市河流,讓更多斷面達到三類水水質要求。
據了解,我市已在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上取得新進展。針對長豐縣梅沖湖污染物超標問題,雙墩鎮投資近500萬元,對滁河北片區、北城世紀城二期等片區污水實施全面截流,工程將于本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大蜀山森林公園南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10月完工
水質將從劣五類上升為四類
合肥日報訊在黃山路和香樟大道交叉口西南側有一片水面,就是大蜀山森林公園的南湖。目前,南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進,預計10月底可全面完工,南湖水質也將從之前的劣五類上升為四類。
大蜀山森林公園南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屬于環巢湖綜合治理四期建設內容,也是我市黑臭水體治理的重點項目,東起香樟大道,西至玉蘭大道,北至黃山路,南至華潤瀾溪鎮。此次治理總面積約19.51萬平方米,水域面積7.88萬平方米。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底泥清淤、湖體整理、截污、氧化塘、綠化、步道等水治理及市政園林工程。
南湖治理工程從5月11日啟動,現已完成底泥清淤。到6月底,完成周邊截污。市排水辦負責人介紹,在控源截污基礎上,打造水環境自然生態凈化系統,栽植水生植物,放養水生動物,促進水質自我凈化。預計10月31日可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