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從溫州商學院拿到一份水質檢測報告表,上面顯示來自我省90條河流的水質檢測情況。從今年的這份檢測報告來看,全省有兩條河流連續四年水質上升,其中一條就是溫州文成的泗溪河。
自2013年五一假期開始,溫州商學院(原溫大城市學院)大學生志愿者發起浙江母親河水質檢測大型公益活動。9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利用假期返鄉,走訪我省八大水系、90條河流,帶回90份家鄉水樣進行檢測。他們以大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環境問題、社會熱點問題,而這樣的事情一做就是四年。
“四年來,對這90條河流的檢測,我們力求做到同一個時間段、同一河流、同一容器采集,這是為了確保準確性。然后我們將水樣送往專業實驗室進行檢測。”此項活動的指導老師胡金林介紹說,除了對水樣的外觀和氣味進行直觀的檢測外,檢測內容主要針對水樣的PH值、氨氮含量、磷酸鹽含量、溶解氧數量、高錳酸鹽指數以及六價鉻等指標進行分析,以此得出相應的水質檢測報告。
在經過一個來月的檢測分析后,今年的水質檢測報告出爐了。在這份報告中顯示,今年與去年的水質變化相比,溫州的永強塘河、溫瑞塘河、清江、東魁長河和鰲江等河流保持不變,鹿城區江心嶼、瑞安飛云江、泰順飛云湖、永嘉楠溪江、洞頭縣甌江口的河流水質變差。但值得欣慰的是,文成縣泗溪河連續四年水質上升,目前已經達到一類水的標準。“這個檢測數據僅代表抽檢水樣的檢測結果。我們不是權威環境參測機構,只是代表一種民間行為。但這樣一份數據可以為相關部門與機構帶去參考價值,傳達的是溫州大學生參與‘五水共治’、為社會出謀劃策的力量。”溫州商學院黨委副書記范茂盛解釋說。
一名連續三年參與水質檢測 大學生的取水感悟
我是溫州商學院“為浙江90條母親河水質檢測”公益活動的志愿者劉靜,現在是一名英語專業的大三學生。我的家鄉在溫州市文成縣。2014年,我成為這個學校的一名大一學生。當得知有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公益時,我就主動報名參加了,至今已經連續做了三年。
文成泗溪河是我家鄉的母親河。曾經,泗溪河河水一度臭不可聞,河岸邊甚至是河面上都隨處可見各種垃圾,發黃的泥水和泛黑的工業污水更是讓人避而遠之。也正是因為母親河被這樣糟蹋,讓我心生憤怒。這也促使我報名成為學校水質檢測活動的志愿者。
文成當地的政府部門早好幾年前就開始對泗溪河進行河道整治和水質保護。所以2014年“五一”假期第一次去泗溪河中取水時,水質在外觀上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起碼看來并沒有渾濁骯臟,聞著也沒有怪味。當時的檢測結果,泗溪河屬于三類水,也就是適合魚類生存的水。
2015年我再次參與取水活動,并在同一地點取來滿滿一瓶子泗溪河水。面對清澈的家鄉水,我取水時感覺更有自信,我相信檢測結果一定比較好。果不其然,去年,我們的泗溪河檢測結果為二類水,能夠滿足飲用水的要求了。
今年我在泗溪河邊,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象:清澈的河水, 成排的垂柳,還有回廊式的公園以及夜晚河畔閃爍的霓虹燈?,F在的泗溪河已經成為人們休憩漫步的好去處,它還吸引了享有“環保鳥”美譽的白鷺在此頻頻逗留棲息。我與住在附近的居民們交談、做訪談,得到的是一致滿意的答復。其實,真不用問太多,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能得到答案了。
“五水共治”是一項長期且繁重的任務, 其間更是少不了當地政府及群眾的共同參與。我很欣慰自己能為環境保護出一份, 我更高興有那么多的當地市民積極參與保護環境。取水只是為了監督, 三年的取水經歷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母親河在向著好的一面發展,家鄉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與提高。
我, 以參加這項活動為榮。文成縣泗溪河取水志愿者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