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以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飲用水安全為核心,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確保到2017年,全市建成區域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5類和不符合水體功能的5類水體,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以上,集中式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嚴格控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今年年底前,全市將依法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十小”企業;開展造紙、印染、電鍍等10大重點行業排查,實施清潔化限期改造。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一律停業、關閉。強化工業集聚區污染防治,明年年底前,現有的工業集聚區要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監控設備。
全力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組織開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干管截流、雨污分流等工程。加快伊通河、串湖、東新開河、永春河等水系干管截污、排水改造綜合治理,加快推進15個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實施西郊、西部、南部、天嘉,雙陽、九臺、榆樹、德惠、農安等9座污水廠一級A提標工程。2018年底前,完成14座污水處理廠的新建任務和14個污水管網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
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對伊通河進行全流域、全區段、全方位綜合治理。把伊通河百里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成最高標準、最高質量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對黑臭水體制定“一河(湖)一策”整治方案,采取控源截污、生態修復、清潔補水等綜合措施,確保全面達到國家檢測標準。
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以新立城水庫、石頭口門水庫等6個區域為重點,開展為期15個月的整治專項行動。開展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依法清理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落實飲用水水源地核準和安全評估制度,劃定日供水1000噸或服務人口10000人以上的水源保護區。建立完善飲用水安全評價體系,加強石頭口門水庫、新立城水庫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供水全過程監管監測,確保飲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