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濟南市民孔先生在情報站留言稱,21日晚大雨時海綿路還是有積水。“濟大路濟南大學路口、工商銀行對面等地有過腳面的積水。”孔先生說,他理解的海綿道路就是下雨時積水少或者不積水,但實際的效果和他想像的很不一樣。
23日上午,濟南再次降下大雨。上午10點,濟大路的機動車道上沒有明顯積水,但孔先生所說的非機動車道上還是出現了積水,深約3厘米。濟大路沿線南側約有6處地勢較路面高的小區或單位,雨水從大門直接流向了路面。
不過,市民反映目前積水外排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以前下場雨第二天還有積水,21日晚上的積水第二天早上就沒了。”六里山南路等海綿道路的狀況和濟大路類似。并且,當上述道路與未進行海綿改造的路段相比,海綿路的效果就很明顯了。濟大路和六里山南路中間的玉函路口,路面有明顯的一層水。舜耕路上道路外側的水流能占到一個半車道。
濟大路項目部施工方負責人介紹,濟大路海綿工程特別建設了一個暗渠,能蓄水1400萬立方,最近的幾場大雨至今還沒有“喂飽”這個暗渠。那濟大路怎么還會有積水?其實,濟大路路面的水主要來自路南的濟南大學東校區及路旁地勢更高的小區和單位。這些外來雨水很難在短時間內流入地下,造成積水。
“以前小區喜歡墊高后高出路面建設,單位、小區路面都大量硬化,水流通過單位、小區路面排向道路。”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負責人說,海綿改造也包括讓小區增加綠地和透水鋪裝,減少雨水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