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下旬,玉溪市代表云南赴北京參加2016年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競爭性評審,并以第四名的成績勝出,成為全國14家海綿城市試點之一。按政策,成為試點城市之后,玉溪將連續3年獲得每年4億元總計12億元的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未來3年,玉溪的海綿城市如何建?12億元的海綿城市試點專項資金怎么花?通過建設海綿城市群眾將得到哪些“實惠”?近日,記者走訪了規劃、住建等部門。
海綿城市怎么建?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實現城市良性水循環,確保水生態安全。”在接受采訪時,市規劃局海綿工作團隊如此闡述海綿城市的定義。
海綿城市怎么建?據介紹,2014年9月,國家住建部發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該指南提出,在城市開發建設中要最大限度降低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和影響,在保證城市排洪防澇安全的前提下,通過自然途徑和人工措施相結合的辦法,構建合理的雨水系統,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讓雨水實現“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處理”。
按這一理念,未來幾年,我市將在中心城區適宜的地區實施系列海綿型工程,比如建設海綿型的公園、廣場、綠地、小區、停車場等,具體建設雨水花園、雨水小池塘、透水路面等工程,讓城市在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建成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據介紹,目前,我市已經做好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該規劃將以“水生態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改善、水景觀優美、水文化豐富”為目標,建設河暢岸綠、人水和諧、生態宜居、高原特色的海綿玉溪,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3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城市像海綿”有啥好處?
為何要建設海綿城市?據介紹,近年來,“逢雨必澇”、“城市看海”等“城市病”是當前很多城市存在的通病。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從2015年4月開始了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廈門、武漢、南寧、西咸等地啟動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建設海綿城市,不但要解決排澇問題,還要實現雨水就地利用、資源化利用,把大概率的小降雨留下來,把小概率的大降雨控制住,解決好城市生態和城市安全問題。
專業人士分析,對玉溪這個城市而言,建設海綿城市意義非凡。玉溪中心城區每年降雨量僅為909毫米,但蒸發量卻是1200多毫米,屬于高原季風干熱氣候,是一座缺水型城市。建設海綿城市,讓城市像巨型海綿一樣在下雨時吸水、儲水,干旱時放水、用水,可以節約水資源,構建節水型城市,改善玉溪的水環境,調節氣候,改善自然環境,讓城市更宜居。
一位專業人士介紹,前些年由于城市下墊面過硬,到處都是鋼筋水泥,改變了原有自然生態本底和水文特征,現在建海綿城市就是要盡可能增加綠地,增加自然滲透,把滲透放在第一位,從源頭上避免地表徑流,減少水從水泥地面、路面匯集到管網,減輕雨污管網負擔,讓城市的地面空間像海綿一樣多空滲透。
記者在玉溪工業財貿學校采訪時了解到:學生宿舍的日常生活用水收集后,通過中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后再利用;學校的所有建筑,屋頂均建成了可收集雨水的綠色屋頂。下雨時,雨水沿著屋頂落到地上的雨水收集溝,并順著溝渠自然流進校園中的一個景觀池塘。景觀池塘不但調節了校園的小氣候,還為綠化用水提供水源,降低了綠化管護成本。在玉溪,像工業財貿學校一樣建設“小海綿體”的觀念已逐步被人們接受。記者在玉溪中心城區多個小區看到,一些家庭把花園打造成“海綿體”,盡可能保留綠地,減少院落硬化面積,內建雨水收集池,把屋頂、硬化路面上的雨水進行收集后再利用,建成了“海綿花園”。
據市政局局長李毅介紹,近幾年來,我市把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設當中,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我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有聶耳東路以及玉溪大河一期、二期和東近面山、山水佳園小區等。山水佳園小區綠地面積較多,小區內設置了池塘等雨水收集系統,達到了“雨水留存、收集再利用,暴雨后不淹水,干旱時有水可用”的效果。位于城市北部的玉湖片區作為匯水片區已基本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海綿城市要求。
12億元資金怎么花?
據介紹,未來幾年,我市將按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對2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進行改造,新建的8平方公里的火車西站片區也將按海綿城市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此外,今后新建的小區、學校等區域,將嚴格遵守“滲、滯、蓄、凈、用、排”等海綿技術標準進行建設。
“按住建部的統計數據測算,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為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5億元。未來3年,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總投資要超過50個億。”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加上中央財政連續3年給予的每年4億元專項資金,還有近40億元的資金缺口。
“中央、地方政府和政策性銀行貸款提供的建設資本是有限的。”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引入社會資本用ppp模式共同建設“海綿城市”,是很多試點城市通行的做法,玉溪也會搭建平臺,用好12億元海綿城市試點專項資金,通過財政資金撬動,吸引社會資本加入海綿城市建設。這不僅可以解決政府部門融資難的問題,還可以帶來“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先進技術和相關管理經驗。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我市將綜合考慮生態、經濟等因素,把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按照“肥瘦搭配”的方式進行項目打包、招標,全方位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按規劃進行城市建設的同時,嚴格參照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標準,把每一個項目、每一項工程落實好。
多名受訪專家一致認為,從全國來說,海綿城市建設都屬起步探索階段,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鑒和參考。即便住建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規范,但因氣候不同、水文環境不同等原因,各地的建設還是要因地制宜。把城市建成一個巨大海綿體的理念必須堅持下去,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盡量減少人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和破壞。
還有專家指出,建設海綿城市不能僅僅靠政府推動,還應加強宣傳,讓廣大市民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的觀念,把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深深扎根在心中,落實在具體行動上,自覺參與到海綿城市建設中來。如果每個家庭都在家建設了小海綿體,無數的家庭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大海綿體,這個城市才會更宜居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