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上午,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轉變城市規劃建設理念,減少城市內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河南省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郭風春表示,經過資格審核和競爭性評審,已確定許昌、濮陽、焦作、鄭州、洛陽、平頂山、商丘、安陽等8個城市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此事引發眾多網友熱議,大河網網友“振給力”表示:“水是城市的血液,也是城市的命脈,如今咱大河南也按下海綿城市建設的快進鍵,希望能早日打通城市地下動脈,共建美麗河南,為海綿城市點贊!”
今后拒絕“看海”
大河網網友“葵葵葵”:地下排水系統的完善,不僅能讓我們的城市更體面,也能及時應對夏季突發的暴雨災害,這個項目來得很及時,今后拒絕“看海”。
@蓬萊樵夫:一下雨就積水,不少城市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很讓人很無奈,“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維護”著實不可行,期待海綿城市可以全面改善排水系統和蓄水系統。
既能“洗肺”又能防澇
@七日雨霽:既能治理自然災害,又能對雨水多加利用,城市內澇的“頑疾”有望治愈,干旱時缺水情況也能有效緩解,海綿城市的理念很好,希望成效和理念一樣好!
@穩穩的幸福:想象下整個城市像個大海綿一樣有“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干旱時放水、釋水,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造福千萬家,對這個“海綿寶寶”真是很期待!
點贊,期待早日建成
大河網網友“尋一座城木易”:雖沒有親身經歷,但看到新聞報道的湖北暴雨災害情況,感到很后怕,支持政府建設海綿城市,希望當災難來臨的時候可以少一些痛心,多一些安慰。
大河網網友“yeah楊鑫陽”:點贊,城市每逢大雨就有內澇的問題終于能得到有效解決了,惠民利民的工程,期待海綿城市早日建成!
減少熱島效應城市更宜居
7月6日,大河網記者采訪了許昌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羅建剛,他表示,許昌市委、市政府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下設了專門的辦公室,負責海綿城市日常工作。加入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后,許昌市按照要求,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對許昌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進行了完善,制訂了項目3年實施計劃,擬實施的海綿城市項目3年建設計劃共計271個,目前,正等待專家評審后全面進入實施階段。
對于海綿城市建成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羅建剛表示,這就好比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對于城市居民而言,海綿城市通過城市植被、濕地、坑塘、溪流的保存與修復,可以明顯增加城市綠地,減少城市熱島效應,調節城市小氣候,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讓城市更宜居。
緩解冬春季節干旱缺水
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教授劉靜玉告訴大河網記者,建設海綿城市的意義在于,充分利用雨水,河南省屬于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變率較大。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借助吸水、蓄水等環節,將有約70%的降水被有效存儲,這些雨水可在植被干旱缺水時提供補給,甚至可以有效緩解冬春季節的干旱缺水問題。
劉靜玉說,減緩城市內澇,如果城市特有的“雨島效應”和汛期、暴雨結合,極易造成城市內澇,甚至可能引發洪澇災害。海綿城市借助可滲透路面、下凹式綠地,加快降水的下滲速度,使降水盡快進入城市“蓄水體”,可延長城市地表徑流聚集時間,減緩城市徑流匯集速度,大大降低城市內澇形成的概率。同時,建設海綿城市,將為城市居民提供“花園城市”般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