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降雨頻繁,入汛后一些城市接連出現內澇,承擔增強城市防澇重任的海綿城市建設備受關注。海綿城市建設包括哪些內容?能為改善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好處?我市是如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 8月15日,記者深入市住建局采訪,揭開海綿城市的神秘“面紗”。
“城市病”頻發海綿城市應運而生
何為海綿城市?市住建局副局長董伯駒的介紹通俗易懂:“海綿城市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降雨時吸收、蓄存、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缺水時釋放蓄存的水并利用。 ”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排水,結果內澇等“城市病”頻發。海綿城市建設強調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優先利用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等“綠色”設施排水。 2015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將海綿城市提上重要議程,明確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理念如何具體應用?在我市首個海綿城市理念綠化工程,記者找到了答案。該工程位于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東路(岔河濱河東路—晶華大道),長4000米,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涵蓋了多個具備“海綿體”功能的項目。透水人行道采用紅色膠黏石鋪設,雨水能通過石子間隙滲透到地下;植草溝在綠地滲透飽和時,能使來不及下滲的雨水匯入,邊滲邊蓄同時向下游轉運。“以前一下雨路上就有積水,現在雨水順著路面縫隙流進附近綠化帶,路上無積水還防滑,這個‘海綿’真有用。 ”常來此晨練的市民張軍平高興地說。
因地制宜推進中心城區年度任務5400畝
海綿城市怎么建?面對提問,董伯駒告訴記者,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貫徹“六字方針”,即滲、滯、蓄、凈、用、排。滲,把更多雨水滲透到城市地下儲存起來;滯,不讓雨水快速流走,把它更多留在城市里;蓄,采取多種措施蓄水,城市有水才有靈氣;凈,把水凈化,方便以后更好利用;用,對雨水資源合理利用;排,地面排水與地下雨水管渠相結合,完成一般排放和超標雨水排放,避免內澇等災害。
我市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多次進行專題研究。不久前,市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海綿城市建設任務,采取相應措施,將至少75%的降水就地消納利用,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今年,中心城區(含陵城區)須完成5400畝年度任務,各類民生改善、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安全與保障、景區生態建設等城建重點項目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其他縣市年度建設任務不低于城市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總任務量的10%。到2020年,中心城區和其他縣市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
我市強化規劃管控,今年起各類城市新區、園區和開發區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同時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各類建設項目立項、規劃審批、施工圖設計及審查、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等各管控環節,建立長效管理制度,確保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與主體建設項目同步規劃設計施工、同步竣工投入使用。
強化海綿型項目建設“兩手抓”破解資金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就是推進海綿型項目建設,建設形式呈多樣化:居民小區可建設小型濕地及滯流塘,或建設專門雨水蓄水池,收集利用建筑屋面雨水。道路、廣場及地面停車場采用透水鋪裝,綠地采用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方式。新建道路優先采用植草溝排水,已建道路可通過路緣石改造、增加植草溝、溢流口等方式將道路徑流引到綠地。城市綠地與公園采用植草溝、雨水花園、小型人工濕地等低影響開發設施,提高區域雨水控制和內澇防治能力。
資金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大關鍵,“我市堅持‘兩手抓’破解資金難題,即一手抓財政投入,一手抓社會融資。”董伯駒介紹說。
政府層面上,市級財政部門通過現有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加大資金投入,在年度預算中優先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社會層面上,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式(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建設、運營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對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中長期信貸,或通過購買服務協議預期收益等提供擔保貸款,鼓勵各類投資主體發行債券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他山之石
瑞士 20世紀末開始,瑞士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許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裝有專用雨水流通管道,內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經處理后用于除飲用外的其他用途。瑞士政府采用稅收減免、補助等政策鼓勵民眾建設節能型房屋,實現雨水循環利用。
德國 德國擁有發達的地下管網系統、先進的雨水綜合利用技術和規劃合理的城市綠地建設,城市中心多為混合管道系統,同時處理污水和雨水。郊區采用分離管道系統處理污水和雨水。
新加坡 新加坡雨量充沛卻少有城市內澇,歸功于設計科學、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統。他們預先規劃城市排水系統,加強雨水疏導,建立大型蓄水池,設有嚴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