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本市將率先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全市用水總量不超過43億方,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方;消除全市黑臭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7%;結合副中心建設,歷史漕運河道景觀將重現京城。“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昨日舉行。
上游水質變差須補償下游地區
2015年度,全市各區應繳納水環境區域補償金總額為13.6億元。截至8月底,今年全市應繳納水環境區域補償金總額為8.6億元,其中跨界斷面補償金為5.6億元。市水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安君介紹說,《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試行)》去年1月1日開始實施,對各區跨界斷面水質達標情況和污水治理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簡單來說,區與區交界處河道污染物超標,上游區政府應繳補償金。
市環保局水環境管理處處長韓永岐介紹說,根據去年核算,2015年補償金交的比較多的是豐臺、朝陽和順義。2015年的資金財政已撥付到各區財政局。
全市黑臭水體2018年基本消除
去年8月以來,本市全面摸查了轄區內505條河道水質情況,篩查確定本市共存有黑臭水體141條段,總長度約665公里。其中建成區黑臭水體57條段,長度約248公里;非建成區黑臭水體84條段,長度約417公里。
潘安君表示,通過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等措施,對全市黑臭水體進行治理,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區和通州區黑臭水體,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其中,今年計劃完成69條段、294公里的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5條段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已經開工。
歷史漕運河道景觀將重現京城
潘安君介紹說,本市將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用水強度和用水總量雙控制,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不超過43億方。實施第二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從源頭上消減污水直排,堅決打贏水污染治理“殲滅戰”,到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
此外,結合城市副中心建設,實施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2020年重要河段水質主要指標力爭達到地表水Ⅳ類,恢復歷史漕運河道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