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規劃委員會日前通過了曲靖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到2020年,曲靖經開區、麒麟區、沾益區、馬龍縣計劃建成27平方公里海綿城市,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爭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曲靖為何要建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發生。
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時間表”已經明確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目前,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
2015年4月2日,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公布。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1月,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7年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等省級海綿城市先行先試建設取得成效。
曲靖市在中心城區建設海綿城市,不僅僅是完成國務院、省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務,更是曲靖推進珠江源大城市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改善民生增加福祉的客觀需求。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曲靖中心城區污水排放未成體系,一體化地區生活污水排放數量可觀,但污水排放以合流制為主,現有的5座現狀污水處理廠設計總規模每天39萬立方米、實際運行規模不到每天16立方米,部分污水雨季直排水體,造成水體污染。老中河等現狀河道黑臭水體突出,水質為劣V類或V類,水質富營養化,亟需整治污染。1986年至2015年的30年平均降雨量為1013.7毫米,雨水排水能力不足,內澇現象頻發。由于相關設施不配套,曲靖城南片區大量污水直排南盤江。
曲靖市干旱、洪澇災害頻發,雨水綜合利用率低。2010年6月25日夜間馬龍縣境內持續降大暴雨,記者目睹了馬龍縣城低處被淹、大量房屋損毀的慘狀;2014年,曲靖各縣(市、區)不程度出現人蓄飲水困難。在曲靖城大轉彎、荷花塘等片區,記者多次看到暴雨后轎車變成船的場景
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做到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
曲靖怎么建設海綿城市
曲靖市編制了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在《曲靖市麒沾馬一體化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建設海綿城市,2016年至2020年實施近期目標,著力打造海綿城市示范區15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其他區域充分利用現狀基底條件,有序開展海綿城市建設。2021年至2030年實施近期目標,力爭80%的城市建設區達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0%的目標。
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按照“達到規劃建成區面積20%”的要求,我市規劃建設海綿城市27平方公里,其中已經選定曲靖經開區建設15平方公里,將在麒麟區、沾益區、馬龍縣增加12平方公里。
目前,我市初步確定了“一核、三列、五帶、多點、五片區”的海綿城市建設格局。以寥廓山為核心,朗目山、翠峰山、陽景山-青峰山三列山系形成天然屏障,南盤江、西河、白石江、瀟湘江、馬龍河五帶并存,散布于城市規劃區的各個公園綠地或濕地公園多點開花,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北片區、中心片區、西片區、南片區、馬龍片區五個片區。
海綿城市建設是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眾多,建設內容豐富,資金需求量大。曲靖中心城區規劃的海綿城市,將劃分為“四個區、兩類水”來建設。
曲靖中心城區東部、西北部、西南部的山體林地,屬于高生態敏感區域,確定為海綿涵養區。將采取劃線保護措施,嚴禁各類建設活動,加強區域內山體植被保護,禁止開發水源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區域的山體林地。
海綿涵養區向城市建設區的過渡地帶,主要為淺山和耕地,確定為海綿緩沖區。將對林地和耕地加強保護,鼓勵采取生態型的農業發展模式,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維護河道兩岸生態,不隨意填埋洼地和溝渠坑塘。
城市建設區范圍內的生態隔離帶、公園和綠地等,確定為海綿協調區。將擴展綠地規模,完善綠化功能,增強各類綠地的系統功能,形成網絡化、立體化、群落化的生態綠地系統。
曲靖中心城區連片的建設用地,確定為海綿建設區。現狀用地以海綿改造為主,新建區以海綿建設為主。
海綿城市帶來哪些變化
建設海綿城市,必須轉變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降雨積水,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大雨必澇、旱澇急轉。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城市建設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于不斷提高“海綿體”的規模和質量。過去,城市建設追求用地一馬平川,往往會填湖平壑。根據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將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受到破壞的“海綿體”也將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和生態等手段逐步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
具備條件的地方,還將以城市建筑、小區、道路、綠地與廣場等建設為載體,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可以通過綠化城市屋頂,讓“綠色”屋頂在滯留雨水的同時,起到節能減排、緩解熱島效應的功效。道路、廣場可以采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將充分“沉下去”。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場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革命,對現有的成績和經驗會帶來很大的沖擊。曲靖實施多年的白石江、瀟湘江治理,大量河道硬化改造為“三面光”,提高了水流排泄功能,卻又降低了水體消納和自凈功能。曲靖城區建成的大量凸出地面式綠化帶,綠化美化了城市環境,卻不利于雨水的匯聚和滲透。
建設海綿城市任重道遠,不會立竿見影、一蹴而就,而且資金需求量大、缺乏穩定收益回報。但是建設海綿城市是大勢所趨,必須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調控引導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特許經營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曲靖市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宏觀策略,計劃采取屋面雨水攔蓄綠化、景觀回用等水資源化利用策略,采取針對保留段、保護段、農業用水段、工業用水段、景觀娛樂用水段、生態涵養段、生態建設段的水環境保護策略,采取針對水域控制線、陸域控制線、建成區-硬質河岸生態化改造、新建區-水系生態建設的水生態修復策略,采取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排水防澇安全、積水點治理等水安全保障策略。
未來的曲靖市,將實施大量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措施。近期計劃投資130億元,實施海綿公園、水系岸線、防澇系統、排水系統等方面的70多個項目,建設大量城市公園、綠色屋頂、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湖泊、水庫、河道生態緩沖帶、污水管網、雨水管網、排水泵站、污水處理廠等海綿城市相關設施。
曲靖經開區先期嘗試海綿城市建設,記者日前在三江大道附近看到,沿著白石江河道建成的泰豐公園,保持了自然河流的天然形態,河道岸線蜿蜒自然,河岸原有樹木得到保留,通過修建攔水壩增加了水體面積。公園河岸采用生態治理,岸坡較陡處進行木樁護堤,在河道兩側栽種蘆葦、鳶尾、菖蒲、茨菰、水蔥等水生植物,既增加水體的美感,又能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固土護岸。洪水位線以上的河岸栽種混播草坪和花期長的黃冠菊、紫花鼠尾草等,形成“綠色、黃色、紫色”的岸坡花帶景觀效果,營造具有生態自我修復的生態景觀駁岸,使整個白石江成為綠色花海景觀廊道。
目前,曲靖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正在實施,有關部門抓好項目庫的對接和深化,提高項目的支撐度,抓好項目的實施,重點解決內澇、缺水等突出問題。對于新建城市項目 將嚴格按照海綿城市技術規范執行。通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后,曲靖中心城區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屆時,“雨季到曲靖去看海”的事情將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