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長江經濟帶是新時期我國三大國家發展戰略之一。有效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既是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是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提升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要求。自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陳吉寧部長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長江經濟帶工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積極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謀劃,共抓大保護。一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為未來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建立國土空間保護制度,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途徑,是科學構建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格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環境保護部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頂層設計,將長江經濟帶內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管控。截至目前,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部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其中江蘇、江西、湖北、浙江、四川、重慶已發布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
構筑流域空間治理體系,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
為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要將優化空間格局,構建空間治理體系作為重要策略,從源頭預防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推動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加強跨部門、跨區域監管與應急協調聯動。明確上游區重點加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嚴控水電開發生態影響;中游區重點協調江湖關系,確保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下游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加強退化水生態系統恢復,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控制城鎮周邊生態空間占用,開展河網地區水污染治理。
加強山水林田湖系統修復,彌補生態赤字
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為追求GDP的快速增長,而忽視了長江生態容量的有限性,嚴重透支生態“賬戶”,這就要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講話精神,按照“共抓大保護”的要求,以山水林田湖系統為指導,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及生態退化區的修復,以彌補流域長期生態赤字。
2016年,環境保護部參與分配的中央財政有關環保專項資金中,共安排132.7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11省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其中,安排30.41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千島湖、仙女湖、丹江口水庫、撫仙湖、瀘沽湖等湖泊(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推進了長江上游石漠化等脆弱區的生態修復,在長江經濟帶治理巖溶面積6300平方公里。啟動實施了貴州草海濕地保護、云南大理洱海源頭國家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兩個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沿江省份全面加強天然林保護,推進長江經濟帶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長江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加強丹江口、洞庭湖、鄱陽湖流域源頭及周邊防護林建設,開展公益林建設124萬畝,建設重點防護林體系171萬畝。所有這些工程的實施,都要以“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統籌考慮上中下游的協調發展,統籌考慮陸域與水體的生態聯系,統籌考慮水質、水量和水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機制,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
超前謀劃,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廊道及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經濟帶11?。ㄊ校┱诠餐幹啤堕L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超前謀劃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規劃》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謀劃重點領域建設任務。既為今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描繪了藍圖,也為生態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了施工圖。
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部積極支持長江經濟帶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和四川正在開展生態省建設。2015年至今,已有34個市、縣獲得國家生態市、縣命名及驗收。積極指導長江經濟帶貴州省、江西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體制創新探索。以生態補償等制度設計促進長江經濟帶空間治理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研究設立長江濕地保護基金,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探索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流域生態補償及水權交易試點,形成流域生態經濟空間差異與協作關系,構建流域生態文明制度,有利于促進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
進一步深化長江經濟帶空間治理體系的建議
進一步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進程,盡快完成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促進生態保護紅線落地與實施。同時,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綜合監管業務運行平臺,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評估與考核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進一步加強戰略與規劃環評,強化生態空間安全格局分析和布局配置。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通過流域各類規劃環評的編制、審查,把空間治理落實到社會經濟發展中,強化空間紅線制定落實,保護生態空間。
進一步完善實施生態補償等制度設計。從水量、水質、水生態等完善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基準,完善跨界斷面監測網絡,開展長江流域生態健康調查評估,為合理實施生態補償提供依據。
進一步推進全流域生態修復。從流域上下游、東中西部空間關系,系統推進全流域生態修復。在持續關注上游生態屏障區脆弱生態系統生態修復的同時,積極推進中游區重點河湖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及下游區退化水生態系統修復。
以點帶線推進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首批3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中有兩個地處長江經濟帶,進一步加大對長江經濟帶貴州省、江西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體制創新的指導,不僅有利于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文明建設,而且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同時,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試行)》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指標(試行)》,繼續指導長江經濟帶以市、縣為重點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
作者系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