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健全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推進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能源統籌優化管理,在立法層面上建立合作機制,培育設計服務型制造業……北京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在即,本市多個民主黨派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涉及水資源管理、教育、立法等多個領域。
關鍵詞:教育
新機場附近打造相關學科專業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數量均呈現減少的現狀,但橫向對比來看,河北省中職學校數量遠遠大于北京及天津兩個直轄市,這無疑也給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如何合理優質地跨區域辦學,實現職業教育方面的協同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就此建議,北京市中職服務的方向應當積極開展“已經形成優勢”和“最適合”中職發展的專業,匹配區域產業和社會發展的方向,做強優勢服務專業,突出專業的高端化、特色化辦學,清理已經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行業、專業。
此外,要消除政策壁壘,打造北京職業教育向津冀兩地的服務模式輸出能力。根據京津冀產業布局調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重心,比如在新建機場附近打造相關專業,或者服務于北京地區向津冀遷移的產業中的人才培養。
還要積極建設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型企業和“雙創企業”服務。加強校企合作課程開發,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北京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要繼續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無縫對接,引入良好的合作機制。
關鍵詞:水源
建立健全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
在水環境保護方面,盡管近年來京津冀各自做了大量工作,出臺了相關政策,關停了一批污染企業,水環境保護工作較之前得到了加強,但是水環境質量下降的情況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
為形成合力,有效控制京津冀地區水污染,民革北京市委建議,首先建立完善京津冀統一的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制定京津冀區域性相關法規,建立水污染防治協調部門,探索建立京津冀橫向(省際)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水系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建立統一集中的水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體系。
另外,聯手源頭控污,遏制京津冀地區違法排污。統一三地改善水環境質量和保障水環境安全的目標要求,多部門聯動,治理各類企事業違法排污、超標排污現象,統一信息標準,建立企事業單位排污在線監測網,統一監管制度和處罰標準。
再有,要聯手截污治污,完善京津冀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根據京津冀生態環境區的水體功能,劃定飲用水源區并嚴格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
最后就是要聯手河流保護,構建京津冀地區的健康生態系統,確權和劃定河流生態保護紅線,因地制宜調整污染區和地下水超采區耕地用途,全面推進和拓展生態保護區退耕還林、還濕、還湖,有序實現河道沿線耕地、河湖休養生息。
關鍵詞:能源
加快推進能源統籌優化管理
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需要根據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大氣環境容量,統籌區域能源消耗總量。為此,迫切需要推進區域能源一體化管理,優化能源整體布局。
目前京津冀地區能源供需尚缺乏統一規劃,優質清潔能源互聯互通不順暢,再加上政策與標準不統一,難以實現區域性根本治理。
民進北京市委對此建議,首先要統一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行使行政管理與服務等職能,統一規劃區域重大能源環境項目等。明確三地定位,發揮各自優勢,從區域整體布局能源產業,發揮互補優勢。
其次要合理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培育和開發新型清潔能源。加快傳統能源改造升級,在京津冀范圍內充分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培育和開發新型清潔能源。
最后就是要統一能源標準,做好政策銜接。加快區域立法,建立統一的京津冀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和清潔能源供應指標。完善三地政府協調機制,促進協同管理。推動信息共享、數據共享,建立京津冀三地統一的能源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對能源環境管理工作實施統一調度指揮。
關鍵詞:法治
探索“互聯網+”送達協作機制
京津冀區域內的一些政策、法規還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觸的現象,阻礙了資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動,影響了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發揮。另外當前協同發展的法律保障層面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民建北京市委建議,首先推動京津冀區域聯合立法工作。國家層面可考慮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促進法》,針對區域協同發展中重點任務的實現,嘗試《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京津冀產業發展促進法》等專門立法,作為推進三地協同發展的法律依據。
其次推動京津冀司法協作一體化。具體包括法院系統制度化建設、協作送達、協作執行三個方面。建立跨區司法協調機制,跨區訴訟保障機制,完善訴后司法保障制度等。包括完善判決的跨區執行制度、完善執行中聯合執法制度、完善跨區上訪的防控制度等。
推動區域協作送達聯動。探索在三地構建“互聯網+”模式下的送達協作機制,由三地高級人民法院牽頭,借助一體化平臺,出臺專門的三地協作送達司法文書的制度;由三地高院建成專門的文件傳輸互聯網系統,設置專門的用戶名和密碼,審判人員登錄后可以向受托法院指定郵箱傳輸相應文件。受托法院下載文件后直接進行送達。送達完畢后,通過網絡回傳送達手續。
關鍵詞:產業
培育設計服務型制造業
目前,北京產業發展的空間、環境和成本約束日益趨緊;存在著高端產業與低端產業并存、自主設計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競爭優勢,經濟增長乏力等問題。
為此民盟北京市委經過長期研究,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第一是培育創新發展環境,促進科技成果集成轉化應用。第二,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產業轉型疏解,制造業要向著“去制造化,不去制造業”的方向轉型。第三是政策聯動、協同聚焦,推動政府職能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政策咨詢服務,鼓勵平臺建設市場化、公用化,形成創新社會服務體系。第四是科學指導規范化建設智慧型產業園區。注重科技創新產業園區規范化建設,把提升雙創園區的品質和效率作為核心目標。第五是加強基礎性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支持科研院所、設計機構、大專院校開展技術應用、生產標準、工藝過程等涉及創新設計的基礎性研究。第六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北京應率先探索高校的設計創新人才的教育機制,改革傳統的專業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考核標準,注重人才的職業能力提高,培養更多具有跨界知識、集成能力,掌握設計方法和工程技術的復合型設計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