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海綿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導則(試行)》日前發布,記者從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獲悉,這份“導則”為推進我市園林綠化行業的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技術指導。根據導則,2020年,南京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據悉,“導則”從地下、房屋頂部等各方面為南京“海綿城市”上了規矩,其中要求,在城市公園與廣場內步行系統、停車場等設施必須采用會“呼吸”的透水鋪裝。記者注意到,“導則”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廣場應不低于40%; 而新建的公園應不低于50%;改建、擴建的公園應不低于30%;郊野公園要求更高,其中道路、廣場、停車場的透水鋪裝率不小于80%。
值得一提的是,“導則”還規定,在居民小區,新建、改建(含實施出新改造、環境整治)的,透水鋪裝不得低于40%;另外,新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鋪裝,且透水鋪裝率應不低于80%; 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機動車道鼓勵采用透水鋪裝,透水鋪裝率應不低于30%。
“導則”還推薦了再力花、睡蓮、池杉、木芙蓉、花葉絡石等共計106種水生植物、岸坡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并對植物的耐水淹、耐干旱、耐鹽堿特性進行了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