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日前從未來科技城獲悉,未來科技城入選“2017年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據了解,此次入選的共有三個項目,而未來科技城是我區唯一一個入選單位。
何為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在2017年3月5日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未來科技城將如何建設“海綿城市”?
據未來科技城建設公司董事長朱衛國介紹,未來科技城“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內土質以粉質粘土為主,滲透性低,加之地下水位較高,故在建設中以滯留型技術(下凹綠地、雨水塘、生態植草溝及生態樹池等)為主,滲透型技術(滲透性路面等)為輔。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對傳統排水系統進行“減負”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
未來科技城“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采用雨水控制與利用相結合,以削弱地表徑流、延遲峰現時間以及控制面源污染為主。將通過“滯、滲、凈、排”等措施,以達到開發前后水文條件不變的效果。通過“綠色”和“灰色”相結合來達到開發區域整體徑流量不增加等目標。從大尺度和小尺度分別構建海綿城市設施,從小到大、由大到小,充分互補,切實展現區域內“海綿”效果。最終實現防洪排澇、雨水資源綜合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態景觀相結合的“海綿”目標。
“海綿城市”目前建設進展如何?
2016年9月,未來科技城成立“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小組,并明確:2017年度“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選定在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南區塊,建設范圍為文一西路、文二西路、綠汀路、良睦路圍合區域,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區域內所有待建項目均要求采取“海綿”技術。
朱衛國介紹道:“未來科技城2017年海綿城市示范區內市政公用項目主要包括五橫八縱道路網、三橫三縱河道網和中心公園人工湖,其中文一西路、文二西路、綠汀路和良睦路外圍路網、溪望路及何過港為建成項目,其余正在建設中;河道除中央公園待建外,均在緊張有序施工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