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省級層面首個河長制地方性法規,《浙江省河長制規定》已于10月1日正式實施。業內表示,該法規成為將河長制實施的“金鑰匙”,推動河長制工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以“秉承紅船精神、發揮黨組織作用、夯實河長制工作”為主題的《浙江省河長制規定》頒行嘉興宣傳活動,近日在海寧鹽官舉行。7月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省河長制規定》,成為全國省級層面首個河長制地方性法規,它明確了浙江省五級河長職責,并鼓勵全社會參與治水監督,這部法規已于10月1日實施。
嘉興市2012年就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推廣河長制,有力推進了嘉興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水環境的持續改善。《浙江省河長制規定》的實施,意味著嘉興市的河長制工作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治水辦主任施曉松表示,這部法規可以說是推進和保障河長制實施的“金鑰匙”。
治水成河長法定職責
在浙江省,河長制已經成為治水工作的一項基本制度。此次的《浙江省河長制規定》,對浙江省實踐確立的五級河長體系作了明確,如跨設區的市重點水域應當設立省級河長,各水域所在設區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分級分段設立市級、縣級、鄉級、村級河長,并且大篇幅明確了五級河長的職責,河長對其責任水域的治理、保護予以監督和協調,督促或者建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履行法定職責,解決責任水域存在的問題,各級河長分級負責,屬地管理。
施曉松表示,隨著這項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河長肩上擔負的治水職責已經不僅僅是制度層面的考核要求,更成為其法定職責。另外,這項規定的出臺既是對河湖治理模式的重構,也再添了河長制工作的法律利器,讓河長治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參。
根據這項規定,河長制的工作機構要從過去的以制度考核轉向對各級河長履職情況的依法監管。除此之外,圍繞著這部法規,嘉興市河長制的目標任務、工作體系、獎懲考核、基本要求以及河長的主要工作內容都要進行調整和優化。
搭建智慧治水大平臺
據了解,今年4月,嘉興市的市、縣兩級已全部設立河長辦,與“五水共治”辦合署辦公。市河長辦按照深化河長制要求,對全市河長框架重新疏理。目前,嘉興市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河長制體系,共有市、縣、鄉、村四級河長6940名,其中市級河長16名、縣級河長220名,還配備了河道警長、民間河長,全市1.3萬公里河道實現了監管和治理全覆蓋。河長制治水模式,使嘉興實現了水質由Ⅴ類和劣Ⅴ類為主向以Ⅳ類為主的轉變,水質改善走在全省前列。
《浙江省河長制規定》要求,河長名單應向社會公布,設立河長公示牌,標明姓名及職務、聯系方式、監督電話、水域名稱、水域長度或者面積、河長職責、整治目標和保護要求等內容。鄉、村級和市、縣級河長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巡查周期和巡查事項對責任水域進行巡查。
到目前為止,全市河長公示牌已經全部設置完成,并隨著今年政府換屆,河長信息已陸續完成更新。
施曉松表示,河長巡河成為法定職責后,各地將以日常巡河與平常問題交辦相結合,推動治水向縱深進行。當下,除了剿滅劣Ⅴ類外,還要繼續關注小微水體改善,推動由Ⅳ類水體為主向Ⅲ類水體為主改善。
另據了解,10月開始,嘉興市級河長制信息化管理平臺已開通試運行,各級河長巡河的手機APP將與市河長辦信息互通。通過搭建融和信息查詢、河長巡河、信訪舉報、政務公開、公眾參與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治水大平臺,可實現各級河長巡河電子化,軌跡可查、結果可考,群眾投訴舉報第一時間受理交辦、河長提交任務第一時間落實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