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回歸自然,讓綠色循環會“呼吸”。記者近日從市住建局獲悉,自2016年5月綿陽正式成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市以來,我市全速推進海綿城市各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市本級已經完成13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建成約253.6萬平方米的海綿面積。
“海綿城市就是讓路面‘會呼吸’。”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綿路面”通過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等路面鋪裝,讓城市綠地、道路、建筑等像海綿一樣會“呼吸”,既避免了內澇,又實現了雨水在城市區域的自然積存、滲透和凈化,達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多重效果。
去年5月,綿陽正式成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市,隨之“海綿”正式入駐綿陽;11月,《綿陽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年)》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評審。計劃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今年5月,我市印發《綿陽市海綿城市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市總體規劃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都必須按照海綿城市要求建設。
在海綿城市具體建設過程中,我市根據城市排水分區和城市路網、城市宗地性質等因素將城市劃為52個管控單元,全面對城市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和水資源進行建設管控,系統建設海綿城市。同時,《規劃》對我市城市道路與廣場、建筑與小區、公園與綠地以及城市河流水系建設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指引,全面指導我市各項海綿城市項目建設。據介紹,目前,除已建成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外,還有西山公園、富樂山公園改造等27個在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