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惠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要求相關工作進一步提速,確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對27個條黑臭水體的整治。截至今年10月底,27條黑臭水體已悉數開工整治,共完成累計投資約19.5億元。市住建局局長甘少權要求各區住建部門要積極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倒排工期,近期與遠期工程措施相結合,加強水質應急治理和生態補水等手段的運用,確保明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
10條黑臭水體實現“無黑臭”
據介紹,惠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共27條,其中惠城區12條、惠陽區2條、大亞灣區2條、仲愷區11條,屬于輕度黑臭水體的有19條,重度黑臭水體的有8條。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至2018年底全面完成臭水體整治任務。
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2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開工整治,其中2017年度投資約9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80%。同時,完成清淤疏浚約16萬立方米,建設截污管網30.1公里,對133個排污口實施截污,清理臨時非法養殖場181家、生豬約2.5萬頭。通過排污口截污、違法違規排放查處以及非法養殖場清除等工作,目前媽廟河、沙墩頭瀝、梅湖瀝、大湖溪瀝、梧村河、河橋水、陳江河干流、甲子河(惠河高速橋下—甲子橋)、西坑河、馬過渡河10條黑臭水體水質已經達到“無黑臭”,黑臭水體消除率為37%,已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16年度消除30%黑臭水體的整治目標任務。
引進先進技術“一河一策”
記者了解到,媽廟河、沙墩頭瀝、梅湖瀝、馬過渡河、西坑河、甲子河(五一段)、陳江河、梧村河8條河已進入水質驗收階段,列入2017年度整治任務的響水河、橫嶺水、古屋水、肋下河、南塘河、水圍河、金星河、甲子河、潼僑金竹水閘2條支流以及列入省住建廳重點掛牌督辦的洛塘渠等9條黑臭水體目前尚未達到無黑臭要求。
如何推進整治工作?市住建局負責人說,因為途經的城市功能區不同,每條黑臭水體被污染的原因也不一樣,因地制宜、“一河一策”是該走的路子。“大亞灣區引進原位生態修復新技術,對媽廟河實施生態治理取得較好效果。”該負責人說,接下來,各區政府(管委會)應調整思路,把徹底清除各河道流域內的非法養殖場、規范合法養殖場排污管控和治理農、林業種植面源污染作為主攻方向;加大河道周邊工業企業排污管理力度,對違規違法偷排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生態水質改善技術;加快各黑臭水體流域內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該會議同時提出,對于整治好的黑臭水體要重視管理和養護工作,總結經驗逐步構建起長效的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