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沿河,順著河堤一路向西,蜿蜒綿長的綠道上,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在散步、晨練。“早上順著河堤走一圈,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做做運動,真舒坦!”晨練的張老伯如是說。
近年來,沛縣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結合蘇北生態保護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著力打造生態建設及保護屏障體系,繪就了一幅環境與經濟相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李偉豪 王輝 李輝 孔慶樂
常態長效河長制,碧水繞城環境美
沛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地,瀕臨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水多是沛縣的特點之一,境內的水系屬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
近年來,沛縣積極對接江蘇省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大力開展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2015年,沛縣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微山湖湖西飲用水源地被命名為首批“中國好水”。
“實施引湖入城工程,打造一城好水。”沛縣瞄準定位持續發力,2017年相繼實施了碧水繞城、水源地保護、雨污分流管網、黑臭水體整治等17項重大水利水務工程,為打造“強富美高”新沛縣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支撐。
日前,在沛縣“碧水繞城水系貫通工程”劉園大溝施工現場,兩臺大型挖掘機正在作業。工程相關負責人表示:“碧水繞城水系貫通工程”總投資2.09億元,計劃疏浚河道50.9km,挖土204.8萬立方米,岸帶修復長度146km。
這項龐大的工程,包括疏浚老沛龍公路溝、正陽大溝等14條河道;修建關莊閘13座涵閘,修建改建橋涵11座;實施老沿河等15條河道的生態修復工程,構筑 “互聯互通、引排順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的河網水系。
石懷濤,沛縣龍固鎮的鎮長,也是沛縣大沙河龍固段的河長。“擔當‘河長’絕非喊兩句口號、做做樣子就行了。”石懷濤說,他深知這個擔子的分量,手頭工作忙完后,就隔三差五地到河堤走走轉轉,巡查沿線有沒有堆放垃圾、非法排污、黑臭水體等現象,一旦發現立即理。
據了解,沛縣境內有省級河道13條,縣級河道13條,鎮級河道148條,村級河道2594條,當前,已經全部明確了“河長”,并設立了管護樁牌。同時推行“一河一策”體系,強化考核問責,推動河道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實現水環境治理常態長效。
生態美、環境優,提升了沛縣發展的競爭能力,2016年,沛縣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范縣。“多年來,沛縣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沛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吳衛東說,經濟要發展,百姓要富裕,注定生態建設不能止步,整治環境問題更不能‘一清了之’,而是要引導生產經營者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
在落實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中,沛縣突出環境問題排查,加大力度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千方百計去產能,堅決遏制“兩高一低”產業,著力推動污染企業關停并轉。
2016年,21家企業完成環保技改任務,7家“五小企業”被關停,18家沒有環評手續的磚瓦企業全部拆除。
2017年,沛縣環保局長帶領全局黨員干部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治,共梳理排查環境問題167件,堅持“清單式交辦、銷號式管理”的辦法,目前已解決146件。
生態立縣不動搖,環境問題大整治
黨員干部大走訪,貼心服務“一站式”
當前,沛縣正處于轉型升級的快速發展期,為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實現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戰略,沛縣開展了“一站式”“保姆式”等多項服務。縣環保部門更是走在前、干在先,相繼為20多家企業排除環保后患。
縣環保局黨員干部在大走訪中發現,安國鎮民營企業發展迅速的同時,存在著非法生產和違規排放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縣環保局開展了專項整治,組織拆除非法生產磚窯廠2家、停產整頓磚窯廠2家、徹底清理未納入“三個一批”的鑄造企業8家。
由于技術力量薄弱,江蘇中宇光伏科技公司的污水有時不能做到穩定達標排放。為幫企業解決這一問題,縣環保局邀請3位環保專家,從排污管道的布局、建設高氟水暫存應急池等方面進行技術升級指導,實現了污水達標排放。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是還藍天碧水于民的民生工程。”沛縣縣委書記李淑俠說,沛縣決心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力度,嚴格環保責任制和環保執法,在更高水平上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以綠色生態增強發展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