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半,市區春江潮廣場。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湖水,讓在廣場上鍛煉身體的市民們心曠神怡。家住附近的市民張昊說:“沒有了魚竿的金山湖更加養眼。”
曾幾何時,金山湖周圍釣竿林立,不僅有礙觀瞻,而且存在安全隱患,讓城市的“生態明珠”蒙上暗塵,有關部門也曾多次整治,效果并不理想。但從今年6月19日起,短短兩個月就徹底消除了垂釣現象,整治成效維持至今,贏得了廣大市民衷心點贊。
此次金山湖綜合整治效果如此卓著,與“河長制”推行密切相關。今年初,我市圍繞中央和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部署要求,突出“六水共治”(防洪水、排澇水、清河水、治污水、供好水、保旱水),為包括金山湖在內的全市3902個河湖庫,明確了市縣鄉村1640名四級河長,推進“河長制”在鎮江落地生根。金山湖“清湖行動”圓滿實施,是“河長制”發揮成效的一個縮影。
問責+激勵:讓責任“實”起來
今年4月7日,市政府召開全市河長制工作交辦會,會上下發《鎮江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市委書記惠建林、市長張葉飛擔任雙總河長,11名市委常委、副市長擔任市級河長,負責13條市級重點河湖的治理工作。5月底前,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全部到位,市縣鄉級總河長均由本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村級以下小微水體均分片明確了河長,真正實現了全市河湖河長全覆蓋。
“河長制”由無錫市首創。之后,全省15條主要入湖河流全面實行“雙河長制”。每條河由省、市兩級領導共同擔任“河長”,之后不久,我市也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逐步實行了河長制。去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被中央認可,開始走向全國。
“現在實行的河長制,是對照中央文件、水利部和省河長制實施意見的要求,對鎮江現有河長制進行全面規范、完善,實行黨政主導、高位推動、部門聯動。”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河長辦副主任張軍告訴記者,全新升級版的河長制,在原有河長制工作基礎上進行了四大升級,即:組織架構升級,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市縣鄉三級設立總河長,由本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擔任,成立“河長辦”;覆蓋范圍升級,由原來的骨干河道升級為全市各類河道、湖泊和水庫;工作任務升級,明確了統籌規劃保護水資源、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實施修復提升綜合功能、強化監管推進長效管護等四項任務,實行“一河一策”;工作機制升級,建立“河長制”聯席會議制度、信息報送共享制度、督查考核等工作制度。
在正向激勵與負面問責雙重考核下,各級河長認河、巡河、問河、治河,已經成為我市河長制的一項工作常態。截至目前,市委書記、市長兩位總河長先后6次專題調研河長制推行工作;副市長、市河長辦主任曹麗虹5次專題調研河長制工作;市級河長先后巡河42次;市河長辦印發市級河長交辦單51份,轄市(區)領導簽發交辦單188份,群眾反映強烈的一批河湖治理難題得到解決。
內功+外力:讓拳頭“聚”起來
“河長守大路,碧水映藍天。”站在紅底白字的宣傳標語旁,65歲的新區大路鎮薛港村居民張阿根告訴記者,早前環境不太好,河里水草瘋長,河岸垃圾較多,老百姓投訴不少。“整治后河道整體環境比以前好多了,群眾挺滿意!”
張阿根還有另一個身份——鎮江新區大路鎮薛港村河長監督員,每天上午、下午,他都會騎著電瓶車在河道旁巡邏。在鎮江,像張阿根這樣的義務監督員超過1萬人。這些“編外河長”與“在編河長”相向而行、共同發力,一起朝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河湖治理目標奮力前行。
治水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不行。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成員董文生說,“河長制”最大特征,就是全方面整合各級黨委政府執行力,有效彌補了以往多部門分管、“九龍治水”的不足,最大程度凝聚了治水合力??v向上,市委書記市長、區委書記區長、鎮黨委書記鎮長、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各級“河長”形成治水“首長責任鏈”;橫向上,發改、財政、水利、國土、農業、交通、環保、住建、工商、公安乃至監察組織人事部門各有分工、各具使命。
在完成政府內部資源整合的同時,我市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變“政府治水”為“全面治水”。截至目前,全市已經成立各種護河護水志愿者隊伍數百個,聘請上萬名“民間河長”、社會監督員。
金山湖“清湖行動”圓滿成功,最值得總結的經驗,就是在全市三級河長辦的基礎上,又創造性地成立了橫跨京口、潤州的市級首家重點河湖“金山湖河長辦”,這不僅調動了兩區行政資源,而且發動群眾群策群力。據悉,金山湖治理經驗即將移植到古運河,我市第二家重點河湖“古運河河長辦”正積極籌建,有望本月底組建完畢。這種內合外聯、“一河一辦”的全新河湖治理模式,為鎮江河長制增色不少。
治水+管水:讓療效“久”起來
在市河長辦辦公室,有厚厚的一摞材料。“這些是轄市區上報來的各種河湖檔案,水文基本情況、存在哪些問題,以及河長巡河情況都在上面。”董文生說,在完成“一河一檔”的基礎上,由各級河長牽頭,正在編制“一河一策”。“這是一項浩大工程,不僅要根據河湖現狀拿出治理之策,還要制定長效管理之策。目前,初稿基本完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見。”
河長制,一方面要靠治,但更重要的是靠管,治是階段性的、管是長期性的。每次下鄉,市河長辦工作人員都會向縣級以下的河長們反復強調:此次“河長制”不是簡單的“命名工程”,不能豎個牌子、掛個名字就草草了事,也不是短期工程、階段性工作。這是河湖治理體系的根本轉變,不僅要把河道整治出來,承載應有的功能,還要把河道污染的根源找到,實行常態化管理。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只要全市上下一心,鎮江“河長制”一定能落到實處、走在前面,實現“河長治”“水長清”,還老百姓一河清水、兩岸美景,讓“精美鎮江”更加可觀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