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吉林省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專項啟動會暨技術指導會在長春召開,各市州環保局分管領導及省環保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此次會議。省環保廳副廳長陳紹輝到會并講話。
會議通報了全省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建設情況,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就下一步項目儲備庫上報及后續建設、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時間安排和具體要求。
相關負責同志在會議上介紹了工作沿革及現狀:為全面推進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自2016年環保部和財政部下發建設水污染防治項目庫的通知起,吉林省便立即組織了項目庫的申報和入庫培訓工作,并初步建設了省級水污染防治項目庫,也培養出了一批項目庫管理的專家隊伍。但由于后續缺乏有效的管理,截至目前,吉林省僅有31個項目進入國家項目庫中,能夠獲得國家資金支持的A類項目只有19個。2015年以來,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僅支持我省1.57億元,其中2015年1.00億元,2016年0.57億元,2017年沒有投資。
“水污染防治項目庫是我們能夠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的唯一途徑,我省在水十條考核中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缺乏資金是一個重要原因,而要想水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投入”陳紹輝副廳長強調,必須加快建立項目庫運行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項目庫的建設工作。
會議強調,要全面厘清項目庫建設工作職能,必須解決各地在項目管理中互相推諉扯皮的問題,堅持“誰使用、誰謀劃、誰管理”的原則。水污染防治部門組織項目申報,把好項目申報初審關;規劃部門負責項目入庫分級,對項目進行分類管理,分出A、B、C類,并逐級上報。
會議指出,要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省環保廳近期將在省環保網站上開辟專欄,公開2016-2017年全部入庫項目,并將項目推送給發改、水利、住建部門,實行信息共享,增加社會的關注和參與度,最大限度地吸引社會資金對項目的投入。
會議還強調,要加強項目庫的日常運維和管理。省環保廳將投入280萬元在省環科院建設項目管理平臺,對入庫項目進行謀劃、前期、實施和項目績效的全過程管理。同時要建立項目庫調度制度,跟蹤項目實施情況,并將水污染防治項目庫建設作為2018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的一項指標,進一步提高各地拿項目、推項目和管項目的能力水平和主動性,堅決扭轉吉林省在全國項目庫建設滯后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