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水環境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0年)》正式出臺。在經歷了大規模、全地域、多輪次的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后,南京的水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未來三年,相關部門將圍繞“控源截污能力建設、水體環境質量提升和長效管護機制構建”三個重點,計劃實施包括構建雨污分流體系在內的十五項任務,讓南京水環境再上一個臺階。
51條河道列入明年重點治理范圍
今年,南京109條黑臭河的治理已經基本完成。而根據剛剛公布的《行動計劃》,2018年,鞏固提升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達到長治久清;啟動建成區消除劣Ⅴ類水體行動;玄武湖、月牙湖、莫愁湖、外秦淮河4個城市重要水體水質達到Ⅳ類;全面開展農村黑臭河道整治;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基本構建全面覆蓋、責任清晰、標準明確、運營規范、管理高效的排水設施管養體系。部、省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2019年,建成區基本建成雨污分流體系;鞏固提升河道治理成效,防止黑臭現象反彈,保持水體潔凈,實現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力爭南湖、白鷺洲、烏龍潭、內秦淮河4個城市重要水體水質達到Ⅳ類。
到2020年,重點河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2%以上,Ⅲ類水以上優良比例達到省定目標,全市域消除劣Ⅴ類水體,建成區啟動消除Ⅴ類水體行動,實現建成區水體水質有效提升、城市濱水空間綠化美化、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眾滿意度顯著提高,城市重要水體穩定保持Ⅳ類;水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河湖生態評價優良率達到70%,逐步構建和維護水體水生態系統,努力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整治目標。
據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徐小春介紹,明年南京市對黑臭水體的治理將從建成區延伸到農村,目前已有51條河道被列入明年重點治理范圍,既有城市河道也有農村河道。其中,江北高新區、浦口區就有十多條,而玄武湖、莫愁湖等城市重要水體也將在整治的基礎上繼續提升水環境。
十五項任務全面提升水環境
水環境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行動計劃》根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對未來三年南京的水壞境治理提出了明確的重點和任務。
《行動計劃》強調了控源截污能力建設,按照全市排水管網建設規劃,未來三年將進一步加大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力度,力爭全市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鎮街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規劃布點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具體包含“構建雨污分流體系、完善污水收集管網體系、提升城鄉污水處理水平、加快污水管網排查與修復、加快河道入河排口整治”五項任務。
此外,《行動計劃》突出了水體環境質量提升。圍繞綜合治理、科學提升、長效管理,在認真梳理分析影響水環境質量原因的基礎上,系統推進8個城市重要水體和劣Ⅴ類水體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對已整治過的河道,重點鞏固整治成效、加大引流補水、實施長效管理;對未實施整治的黑臭河道,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實施整治,做到黑臭水體整治全覆蓋。計劃實施“生態補水與水系連通工程、重要水體水質提升工程、湖庫富營養化治理工程、全市域黑臭水體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整治工程、河湖生態治理工程”六項任務。
與此同時,《行動計劃》還突出了長效管護機制構建。建立長效、長久、長治、常態的水環境管護機制,是鞏固黑臭河道整治成效、提升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全市水務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務。按照建管并重、注重長效的要求,加快構建具有南京特色的一整套水環境監測、監管、養護、考評機制。計劃推進“排水設施管養體系建設、排水(污)執法監督機制建設、河道常態化管養機制建設、水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四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