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光明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鄺兵帶隊現場調研新區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案例——— 海綿城市建設PPP試點項目,并在新區五樓會議室召開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匯報會。
據悉,新區海綿城市建設PPP試點項目是深圳市首個PPP項目,總投資15 .82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分為光明水質凈化廠改擴建工程和管網工程。目前,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累計完成土建工程的三分之一,累計完成投資7500萬元。包含長圳、玉律、將石西三個片區的雨污管網分流改造工程已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實現管道鋪設41 .4公里。由項目公司負責的管網普查及運營接管已全面完成,已移交各類管網達1043公里。
在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匯報會上,多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作了詳細匯報。據介紹,2017年光明新區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品質提升收效明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住房保障等重點工程有序推進,“智慧道路”建設提上日程,智慧型養老服務供給質量不斷提升。
鄺兵對各部門在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各部門要認真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為今后更有效推進工作提供有益借鑒。開展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要從大局出發,圍繞民生需求,突出光明特色,立足自加壓力,實現新區發展彎道超車。要堅持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目標清晰,著力創新,借助信息化、新技術手段,提高發展質量。要“大兵團作戰”,打贏交通大會戰、土地整備攻堅戰,完成“三線下地”工程,優化道路交通情況,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從養老、醫療、教育、環境等領域改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