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雨水管道24公里、污水管道33公里;完成國稅局宿舍等34個小區施工,其中20個小區完成初步驗收;完成延安路泵站沉井澆筑……2017年5月起全面實施的主城區控源截污工程進展順利,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的這一工程將根治淮安主城區的黑臭水體。
根子上治理
系統性實施短痛治長痛
根據淮安市住建局2017年2月對外公示的《淮安市城市黑臭水體清單》,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開發區共有城市黑臭水體15個,其中黑臭等級為重度者8個、輕度2個、疑似5個,重度黑臭水體的總長度達23.73公里。
黑臭水體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控源截污是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其他技術措施的前提。于2017年5月啟動實施的主城區控源截污PPP項目是淮安市黑臭水體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項改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造福子孫后代的為民辦實事工程。該項目總投資18.36億元,建設周期為4年,建設內容包括主城區市政污水管網完善工程、主城區河道截污整治工程、集中排水戶內部分雨污分流改造及出戶支管工程,以及污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和管理平臺的建設等四大板塊。
系統性實施
控源截污是一項系統工程,四大板塊建設各有功用、互為補充。
市政污水管網完善工程主要是對老城區主管網的斷點和盲區進行連接和補建,以及對老舊、標準低及卡喉地段的污水管道進行更新改造。“如果不把管道連接起來,表面看起來污水是排進了管道,實際上滯留在那兒,長時間揮發和滲漏,對空氣和土地都會造成污染。”淮安同方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欣遠解釋說。
河道截污整治工程主要是對城區的文渠河、內外城河、圩河、清安河等7條河道進行截污整治,將敷設管道約14000米,建設調蓄池8座、溢流井63座。目的是對在源頭上未能控制住的污水進行攔截,同時調節水量,保證管網及污水廠的穩定運行。
由于歷史原因,主城區老舊小區的排水現狀大部分都是雨、污合流排入市政雨水管網,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集中排水戶內部分雨污分流改造及出戶支管工程,就是通過雨污分流改造,建成雨水與污水兩個獨立系統,有效提升水生態環境與防汛排澇能力。
污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和管理平臺工程,其核心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資產、人員、運營、管理一體化信息平臺,從而提高污水處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社會效益。該系統能自動化采集信息匯于中樞,讓控制室的工作人員實時了解淮安城市地下的污水流量、流向和水質等情況。“管道發生故障后,維修會更加及時。如果有超過規定濃度的排放,系統能很快識別污染源在哪兒,比常規的部門上門檢查更快一步。”華欣遠說。
短痛治長痛
主城區控源截污工程建設范圍為清江浦區及開發區西片區等老城區,總面積約63.5平方公里。其中,市政污水管網完善工程涉及淮海南路、淮海北路、健康西路、清河路、解放西路、人民路等;集中排水戶內部分雨污分流改造及出戶支管工程為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400個老舊小區。
“大概每個月同步施工的小區要達到30多個。居民將有兩到三個月的生活不方便,以及一些占道施工對出行產生不便,還請市民給予理解、諒解。”華欣遠語氣真摯地說。
鳳凰新村北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經完工。聞聽記者采訪,魏中林老人主動上前,對工程贊不絕口。據他介紹,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實施前,協助小區物管工作的他每天都要扒三至五個下水道,清理淤堵。如今,不僅雨污管道都換成了新的,施工人員還清理了化糞池、整理了綠化帶,小區路面環境煥然一新。“真是負責任!”老人說。
據了解,為減少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施工單位精心組織,先設置臨時便道再分段開挖,做到當天開挖、當天回填,并采取圍擋、警示燈、警示牌等防護措施。此外,還采用水泵24小時臨時排水,確保居民生活用水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