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記者從市政府召開的市區水系市級河長和城市防汛排澇專題會議上獲悉,我市市區水系河長制工作自推行以來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將繼續以河長制為抓手,全面實施截污納管工程、水系治理工程、石塘湖備用水源水質提升工程等。
市區水系治理成效明顯
2017年,我市市區水系河長制工作積極推進,相繼實施了市區河湖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石塘湖環境綜合整治、大寨溝換水等工程,市區水系治理成效明顯。
河湖綜合治理加快推進。市區實施“1湖9河”綜合治理工程,包括清淤疏浚、生態護坡及堤防填筑、沿河景觀綠化、造路和橋梁等,整治河道長度28.56公里,水域面積1.8平方公里,已累計完成投資2.68億元,河道清淤疏浚及土方開挖工程基本完成,綠化景觀及護坡、基礎工程完成80%左右,橋梁施工全面完成。另外,市園林局組織打撈清運康熙河、新河、順安河、潛江溝水葫蘆15萬平方米,對責任范圍內河湖進行常態化巡河和維護管理。
黑臭水體整治達到任務要求。我市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列入國家及省整治任務共10條黑臭水體,已完工6條并通過省驗收,達到2017年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60%的要求。
石塘湖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漸顯。首先完成了環石塘湖污水截流工程,建成污水管道38.35公里、污水處理裝置2座、污水提升泵站3座、管道自沖洗裝置2個,目前,污水處理設備正在調試;其次,開展環石塘湖禁養區關閉拆除工作,禁養區內規模養殖戶畜禽圈舍總面積7萬平方米,養殖場(戶)188戶,到去年10月底,已全面完成拆除關閉工作,共關閉31戶、拆除157戶;同時,有效控制石塘湖農業面源污染,在白澤湖鄉芭茅村落實水改旱種植水果200畝,在溪安圩發展稻蝦共生近千畝,在楊橋社區和溪安村建成兩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市區共建示范片,積極開展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
大寨溝換水工程完工。在前期完成大寨溝污水排查整治、岸線環境治理工作的基礎上,今年1月8日開始將石塘湖湖水引入大寨溝進行換水。目前,大寨溝換水正在持續進行,水質顯著提高。
深度治理任重道遠
通過一系列的治理,我市水環境有所改善,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水系治理任重道遠。
水資源保護方面,入河排污總量尚未得到全面控制,水功能區管理有待加強。由于缺乏科學、統一的布局規劃,部分廢污水排放與水功能區管理要求不相適應,直接影響水功能區水質和用水安全。
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方面,一方面,局部岸線利用布局不合理,由于缺乏有效保護與管理措施,部分現狀河流如十里大溝等岸線老舊,長時間經流水沖刷,河道淤塞,岸線破壞,影響河湖過水能力,破壞生態環境和城市景觀;另一方面,存在非法占用岸線資源現象,破罡湖、石塘湖、白澤湖、康熙河、長楓港、順安河等水域岸線存在圍湖養殖、農作物種植、違章建筑及亂扔垃圾情況。
水污染防治存在問題較多。黑臭水體仍有待治理。
水環境治理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備用水源地環境保護亟待加強,水源地保護區的水質雖然有所改善,但仍沒有達到飲用水地表水水質標準;部分水系淤積嚴重,雜草叢生,垃圾入水,如破罡湖流域大部分河湖未經整治,河岸垃圾較多,河道淤積,河灘水環境面貌差。
水生態保護方面,存在河湖沿線生態環境差、局部水土流失問題。
今年水系治理重點
工作加快推進
全面實施截污納管工程。全力推進城區污水廠網一體化PPP項目,完成“四湖兩河”(蓮湖、菱湖、西小湖、東大湖、康熙河、花亭大溝)截污納管工程,長9.15公里。
繼續實施市區水系治理工程。完成1湖9河治理項目的基礎上,啟動2018年水系治理項目。
推進石塘湖備用水源水質提升。對建成的環湖截污管道、污水提升泵站、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調節池、自動沖洗裝置等工作項目進行驗收,核查周邊工業及生活污水接入管網情況,嚴防污水直排入湖。實施石塘湖周邊漁業養殖綜合整治,面積3873畝。保證石塘湖水質穩定在IV類水以上。
進一步對城區污水管網摸底調查。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摸清城市建成區589公里污水管網“家底”,包括污水管的長度、位置、管徑,以及具體的使用現狀等,提交調查報告。
相關鏈接
我市市區水系范圍為:安慶市市區破罡湖流域內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經開區水系,流域總面積346.27平方公里。
破罡湖流域水系以湖泊為主體,兼有河道、小型水庫等,總水面率為20%。流域內河湖溝渠眾多,綜合交錯、星羅棋布,主要有破罡湖、石塘湖、長楓港、白澤湖、秦潭湖、神靈潭、大湖、張湖、柘山湖。主要河道有老城區片的新河,新河長楓港片的新河、大寨溝、白澤河,窯溝片的小港、泉潭峽、窯溝,破罡湖石塘湖片的破罡湖閘前引河、谷橋大溝、大寨溝出口段、606大溝等37條河流和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