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在2018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高峰論壇上,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王開宇表示,將加快制定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方案,即將啟動建設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出臺關于促進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意見。
推廣一批實用技術
王開宇表示,按照“1+X”模式,整合形成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治理平臺,提出生態質量改善總體解決方案,在長江經濟帶20多個城市先行先試。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表示,在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三大區域性發展戰略中,生態環保的權重明顯上升。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治理存量為主;長江經濟帶涉及9省2市,GDP占全國41.2%,人口占全國40%,既強調生態環保,也強調環境修復,將給環保市場帶來巨大機遇。
近日上海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表示將首先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合作,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建立地區間、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作機制。
同時,推動區域產業創新合作,建立重大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機制,聯合開展重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產業合作模式。王開宇指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出臺關于促進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意見,推廣一批實用技術落地,推動建設一批專業的環境技術轉化機構,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技術轉化。
萬億水治理市場加速釋放
民生證券分析師陶貽功認為,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在2020年前需完成的七大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五個與水污染防治有關。
陶貽功表示,5月初將迎來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屆時生態環境部將聯合住建部分三個批次對36個重點城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進行督查。萬億水環境治理項目亟待落地,后續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專家認為,“十三五”時期,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按照18%的增長速度計算,2020年前后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
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剛表示,隨著環保治理需求的進一步釋放,中國環保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環保市場,來自全球的環保企業將目光聚焦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