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去年以來,廣州市河長辦創新推出“四洗”行動。“四洗”行動主要聚焦廣州市被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35條黑臭河涌流域,如沙河涌、白海面涌等。因為“四洗”行動對癥下藥,河流水質有了明顯好轉。
記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廣州通過“洗樓”累計摸查105萬棟建筑物,排查出“散亂污”場所2.37萬個,清除2.16萬個;通過“洗管、洗井”,排查排水管道9526公里,整改問題8.5萬處,整改問題排水口2033個;通過“洗河”,清洗35條黑臭河涌河岸立面247萬平方米。
“手術”式治理黑臭水體
“洗樓”,首先要堅持“全覆蓋、無遺漏”的原則。第一步是對每家每戶進行全面摸查,掌握包括建筑面積,住宅用途等基礎資料,建立數據庫,方便進行后續管理。第二步,同步“五問”。一問是不是違法建筑?二問是不是合法居住?三問是不是合法排污?四問是不是違法經營?五問是不是合法生產?通過“五問”,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交辦整改。
如果說“洗樓”相當于排查病癥,那么“洗管”、“洗井”則是給排水管照“腸鏡”,再利用“微創手術”手術了。排水管道、排水井內淤積了多少泥?有沒有發生破裂、錯位?由于排水管道是地下空間設施,傳統的人工檢查方式難以全面了解其內部狀況,如今是對所有排水井、污水井、管道進行摸查,查明是否漏接、錯接,是否滲水、漏水,堵塞等。運用電子潛望鏡、CCTV等技術手段給排水管道做“腸鏡”,當發現問題,再利用非開挖技術進行“微創手術”修復,有的修復能在數小時內即可完成,盡量減少了擾民。
“洗河”就是對河面垃圾、岸邊管線進行集中整理,對河道兩邊垃圾堆放點進行整治。據工作人員介紹,曾從一條河涌里撈起幾百輛共享單車。清理過后,兩岸環境變化明顯,得到老百姓點贊。
摸查檢測150公里污水管網
廣州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位于白云區的白海面涌、沙坑涌整治,在“四洗”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由于歷史原因,兩涌流域范圍存在大量的村級工業園,眾多“散亂污”場所藏身其中,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混合、違法排放。截至去年9月底,兩涌水質依然處于黑臭狀態,其對流溪河的污染物排放占比分別為白海面涌16.09%、沙坑涌11.50%,是流溪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該負責人介紹,去年集中開展了白海面涌、沙坑涌流域的“洗管”、“洗井”工作。在摸查中,發現兩涌共有排水口720個,雖已完成整改近690個,但占據主要溢流量的28個大合流口均未完成整改,這也是污染物排入河涌的主要通道之一。
在兩涌的“四洗”行動中,通過“洗樓”,拆除違法建設13萬余平方米,清理了近3000家污染企業,消除了大部分工業污染水直排;通過“洗管、洗井”,摸查檢測150公里污水管網,龍歸污水處理廠對轄區范圍內的管網問題進行了全面地檢查,并按照功能性與結構性問題列出條目清單,一一對應、分類整改,清疏修復了多處缺陷;通過“洗河”,清理河岸、河面、河底垃圾約1400噸。
經過“四洗”,達到了“污水入廠、清水入河、清污分流”的目的,收納該片區污水的龍歸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量由5萬噸增加到10萬噸,進廠COD濃度由110mg/L 升至250mg/L。由于消除了大量流域內“散亂污”場所工業污染水的直排,白海面涌和沙坑涌的水質也有了明顯好轉。經市排水監測站檢測,兩涌水質考核四項指標全部達標,其中溶解氧和氧化還原電位指標值顯著提升,河涌水質基本實現不黑不臭。
廣州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持續開展“四洗”行動,推動環保、水務、城管等部門的執法隊伍交叉執法,全面清除“散亂污”場所和黑臭河涌范圍內的違法建筑,發揚“手術式”治理手段,做到“靶向清源”,鞏固“四洗”行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