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本市通過提升污水排放標準、建立流域治理獎補機制等多種手段,全面推進全市水環境治理,打造“天朗水清”綠色城市,相關措施成效正在顯現。
走進位于津南區的津沽污水處理廠辦公樓,迎面就能看到一塊大屏幕,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廠區進水口和出水口水質檢測的實時數據。樓外不遠處的廠區里,相關污水處理設施的提升改造也正在進行,廠長趙熙表示,今年10月提標改造完成后,這座日處理量55萬噸的大廠污水處理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助力本市地表水環境改善。
趙熙:“我們目前執行的設計標準是1級a,出水類似4類水體標準,總氮11左右。改造增加了氧化功能,就能嚴格執行新地表要求:以cod為例,新地表要求我們是30毫克升,總氮嚴格要求在10以下……”
統計顯示,受流域環境傳輸和區域排放總量共同影響,目前,本市水環境雖不斷改善,但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截至去年12月,全市124個水環境檢測斷面,3類以上水質斷面僅33個,不到三分之一,劣五類水體52個,超過40%。
為進一步改善全市水環境,打造“天朗水清”的綠色城市,今年起,本市實施更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一方面提高了廢水中污染物濃度的排放限值要求,一方面根據本市污水特征和產業環境特點,大幅度增加了監控的污染物種類。監控項目由原有的5項,增加到75項。參與標準制定的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博士劉紅磊表示,此舉旨在從源頭上減少排入地表水環境的污染物,保護全市水環境。
劉紅磊:“比如說化學需氧量,08年標準拍到地表水環境的50毫克每升,現在收緊到30毫克每升??偭祝?.5收嚴到0.3,增加了六項,急性毒性,總氮??紤]天津(污水排放)化工制造為主,我們認為有必要加上。”
同時,今年起,本市啟動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效仿大氣治理,對全市16個區的水環境實施綜合排名,依據排名實施獎懲,以激勵各區治水的環境政策,促進上下游各區聯防聯控解決水污染問題。同時,今年本市還將進一步完善水質監測網絡,實現關鍵區域水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全覆蓋。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說:“今年新增10個自動水監測站,建成后,就覆蓋了主要的河流湖泊,主要飲用水源地。全面掌握全市水環境情況,第二能實時監測污染狀況,為治污提供科學支撐,如果又發生水污染,還能提前采取措施,減少事故。”
根據環保部門發布的4月全市水環境檢測結果,4月份,20個斷面中,劣五類水質斷面4個,占20%,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