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創新,叫典范;有一種項目,叫樣板。
記者昨天從市海綿辦了解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創新典范項目暨“中國特色海綿樣板”評選活動已于日前結束,名單也已正式發布。在對16個首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推薦項目進行微信投票評選的基礎上,評選出“城市樣板”、“小區樣板”、“道路樣板”、“設計樣板”等多項樣板獎項,我市獲得多個獎項。
“城市樣板”是啥樣
嘉興市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選取了中心城區部分代表性區域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示范區,占地面積約18.44平方公里,包括舊城改造示范區域(含城中片合流制區域)、南湖重點保護示范區域、已建新城改造示范區域、未建新城建設示范區域等四類區域,涉及住宅小區改造、公共建筑改造、公園綠地改造、市政道路改造、河道水系疏通、排水管網普查和修復等十大類海綿工程。
記者從評選活動公布的名單上看到,嘉興市被評為“城市樣板”,是中國平原河網密布水質性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典范。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僅僅是試點區域對雨水具有“彈性”,而是整座城市都變成一個巨大的“自然海綿體”。嘉興地處江南水鄉,但面臨水質性缺水的問題。近年來,我市以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為契機,結合江南平原河網水鄉城市特點,遵循“滲、滯、蓄、凈、用、排”六字方針,探索“六個一”工作模式,突出“源頭”治理和“綠色”治理,努力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經過近三年的建設,海綿城市試點示范區116個試點項目已經進入掃尾階段。
多個項目成為“樣板”
此外,市區府南花園三期海綿化改造項目被評為“小區樣板”,南湖大道、環城路海綿化改造項目被評為“道路樣板”,實驗初中項目被評為“設計樣板”,中央公園海綿化改造項目被評為“創新樣板”。
海綿城市建設,歸根結底,是一項民生工程。能否有效提升與市民朝夕相處的小區宜居品質,是最能體現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成效、增強民生獲得感的標尺之一。記者從市海綿辦了解到,府南花園三期海綿化改造項目共包含了五部分內容,有低影響開發設施構建工程、排水系統改造工程、景觀提升改造工程、綜合整治工程和水利工程,“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主要針對園林綠化進行整體下凹改造設計,低影響開發設施主要結合綠化設計,采用了雨水花園、生物滯留設施、雨落管斷接、透水鋪裝、雨水口末端處理等。”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從后期的實測降雨數據分析,府南花園三期的年徑流控制率達到了88.66%。
再比如中央公園海綿化改造項目,在公園里建設了我市唯一一個海綿城市展示區,將22項海綿城市技術措施進行集中展示,同時還對現狀硬化區域徑流綜合處理,配合海綿城市建設做了景觀提升和綜合整治。“現在傍晚來公園里散步的人特別多,即便是下小雨也可以來,走在這里不會濕鞋子的。”家住公園附近的陳阿姨說。
作為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和方式,全國試點城市都進行了積極創新,評選活動還評選了一批先進個人,包括“海綿城市年度人物”、“海綿城市創新人物”、“海綿導師”、“海綿先鋒”等,我市不少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