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從早上8時到晚上8時,三班倒值守在治水U站,每天都要步行近10公里……從高中教師的崗位上退休之后,石蘭濤并沒有閑下來,而是成了一名志愿者河長,每天沿著大沙河進行巡查,采集水樣監測水質。
在深圳,像石蘭濤這樣的志愿者河長有702名,在他們引領下參與治水工作的“河小二”志愿者超過10萬名,他們對全市的310條大小河流分區域分段、網格化全覆蓋,配合政府河長落實河道治理,展現出深圳這座注冊志愿者超過158萬的城市的民間力量。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中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當天,首屆中國志愿者河長論壇在深圳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斯德哥爾摩水獎獲得者阿斯特·彼斯瓦斯等中外專家、志愿者河長代表、粵港澳大灣區環保公益組織代表等共同探討和總結以志愿者河長為切入點,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護水治河、建設美麗灣區的深圳經驗。
本屆論壇發布了首屆中國志愿者河長論壇《行動計劃》,來自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青年代表共同簽署發布“美麗灣區、美麗中國”《深圳共識》。
據悉,深圳市正大力建設“志愿者之城”3.0版本,探索志愿服務從基礎性的提供社會服務向參與社會治理、凝聚社會共識轉變,實現志愿服務的轉型升級,其特征是志愿服務的專業化、法治化。目前,深圳所有河道已實現志愿者河長制管理全覆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志愿者河長全部落實,各級志愿者河長分工履職、權責明確。
此外,深圳正在推動建立中國志愿者河長學院,搭建志愿服務治水專業化培訓體系,并打造全國志愿服務治水聯盟,構建志愿服務治水交流合作長效機制,凝聚社會治水共識,為全國護水治河工作提供深圳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