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了十年“治太”艱辛治理后,今年起又步入“新的十年”。面對太湖水質改善“邊際效應”的出現,站在“治太十年”的新路口,無錫該怎么走?記者從“治太”牽頭部門——無錫市太湖辦了解到,無錫將“治太”作為263專項行動“六治”中的首要任務,在今年這樣一個“新起點”上,將以水質改善為核心,強化“263”行動方案,突出氮磷污染控制、強化小流域整治,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創新治理體系,堅持精準“治太”,深入推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從而進一步促進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生態持續好轉。
現狀
209項工程100%完成居全省第一
去年是首輪“治太”的第十個年頭,無錫抓住工業污染防治、排水達標區建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河道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對新一輪太湖治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順利完成了太湖治理省目標責任書下達的各項任務,連續第十年實現了“兩個確保”的目標。
“太湖及河流水質持續改善。”市太湖辦負責人表示,去年重點考核斷面水質、13條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質以及水功能區水質均達到了年度考核目標,且較上一年度有了大幅提升。
按照省“治太”目標責任書要求,2017年我市共安排實施11大類209項太湖治理重點工程,到去年年底全部完成,完成率為100%。41個重點考核斷面中水質達標率90.2%,項目和水質目標完成情況全省第一。
市太湖辦負責人顧崗介紹說,無錫在治太上突破了一些“瓶頸”,特別是1+4方案的確定,針對太湖治理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加大了對工業園區的整治力度和污水處理廠的擴能、提標改造,并通過關閉太湖一級保護區的畜禽養殖場來推動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還對排水達標區進行了全面的復查和整改。
問題
總磷、總氮居高不下成最大“短板”
顧崗坦言,在看到太湖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時,也要保持足夠清醒的頭腦。目前太湖治理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太湖水質向好的態勢不穩定,流域河網水質達標率較低,污染物減排難度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不足,太湖治理面臨眾多難題,“治太”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經過前幾年高強度投入、大規模治理后,太湖水質明顯改善,但隨著治理的深入,水質改善的“邊際效應”開始出現,即使同樣多的治理投入,太湖水質改善的效果也不會像前幾年那樣明顯,特別是影響湖體富營養化的總磷、總氮仍處于Ⅳ類和Ⅴ類,距離國家考核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已成為現階段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的最大“短板”。
目前,太湖湖體氮磷等營養鹽濃度適合藍藻生長,太湖仍處于藻型生境條件。2017年監測到太湖藍藻最大聚集面積為924平方公里,為2008年以來最高值,盡管沒有發生湖泛和危及飲用水安全的事故,但也在此敲響了警鐘,在湖體“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一旦遇到適宜的外部條件,太湖仍可能出現大面積藍藻聚集,甚至釀成生態事件。
與此同時,“治太”重點工程建設和監管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已建成項目運行管理相對薄弱。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如藍藻暴發時應急打撈能力不足,藻泥、淤泥、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途徑沒有徹底打通,降低湖體氮磷濃度的技術方法缺乏等。
規律
減緩湖泊衰敗速度難度不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十年,“治太”重心將放在“太湖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改善”上。然而,要實現根本性改善可謂困難重重。從宏觀規律、歷史發展規律來講,幾乎所有的湖泊都會走向“死亡”。湖泊治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從目前來講世界上基本上所有的湖泊都在走向富營養化。從歷史的長河中來看,湖泊有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所有的湖泊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是由于人類的發展加快了湖泊死亡的進程。“如今我們要做的,是要想方設法來減緩這種衰敗。”業內人士表示,當然也不排除在一定的時間“返老還童”。
和其他湖泊有所不同的是,太湖地區人口密度大,經濟發展也較迅猛,單位國土面積污染物的排放強度自然也就大。此外,太湖的自然條件也不一樣:既是平原地區,同時又是沖積型地層,本身的營養鹽含量也比較高,而且平原地區水體的流動也比較慢,湖泊容量也比較小,水深也比較淺。無形中增加了“治太”的難度。
對策
水質出現明顯下降要追責河長
和上一個十年揮手告別,無錫“治太”迎來“新的十年”。站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無錫治太何去何從?業內人士坦言,在接下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無錫要堅持“治湖先治河”理念。江蘇15條主要出入湖河道,13條在無錫,清淤量占全省的70%,藍藻打撈量占全省90%,無錫是太湖治理的“前沿重陣”。2017年,無錫GDP超過萬億元。面對太湖保護和發展,無錫要探索如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今年,市委、市政府第一個全局性工作會議就是河長大會,提出全力打好“黑臭水體殲滅戰、斷面達標攻堅戰、水質提升持久戰”。也正是在此會議上,明確了以河道水質改善為核心,通過“1+4”方案的推進,將河長制、河道整治以及水質改善等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改善流域的水質來改善太湖水質。明確了通過加強全市161條河道和38條黑臭河道包括支流支浜在內的河道環境綜合整治措施,以改善太湖水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會明確了要對河長“追責”,從6個方面明確了河長在河道整治中的責任:河長要知道河道的現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要掛帥來制定河道整治的方案,落實推動整治方案,解決河道整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推進,最后還要進行督查、考核。“考核注重結果導向。”在業內人士看來,河長關鍵的作用就是要使河道水質改善向好,只有水質好了才算真正好,水質不改善做再多的工作也沒用。
目標
以水質改善為核心突出氮磷污染控制
市太湖辦負責人表示,作為263專項行動“六治”中的“頭號任務”,今年“治太”行動方案要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實現更高水平“兩個確保”,流域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率逐年上升,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進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削減,總磷、總氮等污染物減排量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今年無錫在“治太”上計劃投入22.7億元,推進9大類261項年度重點項目,其中92項重點工程納入省政府年度治太目標任務書。截至4月底,已有260項啟動,其中在建136個,完成2個,省級92個工程已全面啟動。
據透露,下階段將針對現階段太湖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的最大“短板”有的放矢,突出氮磷污染控制。一方面嚴守生態紅線,大力削減氮磷等污染物排放。以結構調整為重點深化工業污染防治。通過推進宜興生態區建設,區域內化工、印染、電鍍企業數量較2015年削減30%,排污總量減少30%。加快推進太湖上游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一級保護區率先建成“無化區”。深化電鍍、印染等重點行業和重點園區專項整治,推進重點企業污水管網改造。
同時,以太湖一級保護區為重點開展農田休耕輪作,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實施測土配方,削減化肥施用總量。在一級保護區試點生物農藥推廣價格補貼。全面開展禁養區以外的畜禽養殖整治工作。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促進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開展滆湖圍網養殖拆除和沿太湖3公里范圍漁業養殖清理整治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