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的河水如墨跡一般,散發著臭味。
清遠市水務部門一官員承認,為了能按時完成任務,也為能通過全國衛生城市驗收,他們既沒有截污也沒有清淤,而是采取了應急方式——水系連通。換言之,為臨時達標而調水稀釋。2017年8月清遠市啟動了海仔大排坑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工程,但截至目前僅完成整治工程的40%。
之后,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等對此事件作出批示,要求清遠市以對歷史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立即核查,嚴肅追責。
昨日(6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東省環保廳了解到,當日清遠市委、市政府就市區黑臭水體整治弄虛作假問題,向廣東省委、省政府作了情況報告,并就此作深刻檢討。
檢討稱,“經初步核查,海仔大排坑的整治過程中確實存在弄虛作假問題,主管部門工作不力、作風不實、虛報進度,引導不實評議,市委、市政府監管不到位、把關不嚴,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影響了社會公眾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評價。對此,市委、市政府深感內疚和痛心。”
據悉,清遠市紀委已啟動問責程序,對海仔大排坑黑臭水體整治中涉嫌“假裝治污”“表面治污”的市區兩級共6名相關責任人進行立案審查調查,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各省、自治區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平均達到60%以上。
據原環境保護部《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政策》編制組介紹,我國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有很多甚至出現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環境保護部等部委聯合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2015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應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2020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黑臭水體整治是廣東省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重要任務之一。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指出,廣東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應建成污水收集管網1.4萬公里,但實際只完成9000多公里,城市黑臭水體多達243段。
對此,廣東省向中央環保督察組表示,截至2018年5月底,全省243個黑臭水體中有194個完成整治工程,實現了不黑不臭的初步目標,完成率達79.8%。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除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外,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組織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也正在進行。
根據要求,專項行動涉及廣東、廣西、海南、上海、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8個省20個城市。今年5月-6月,督查組分三批對全國3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開展現場督查;現場督查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形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統計表和問題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9月-10月,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建議;10月-12月,對問題嚴重的城市政府進行約談,對約談后整改不力的城市,開展環境保護專項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