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桃花溪、彩云湖流域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觀。”重慶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7年起,重慶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調整為重慶市城鄉建委牽頭。經各區縣政府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市4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實現了住建部、環保部要求的“初見成效”目標。
2015年12月,市政府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由市環保局牽頭、區縣政府負責,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2016、2017年,市政府辦公廳分別印發《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分解》(渝府辦發〔2016〕54號、〔2017〕34號),明確到2016年底,主城區13段、遠郊區縣10段黑臭水體消除黑臭;到2017年底,主城區18段、遠郊區縣17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
桃花溪水清見底 十年努力還清于民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桃花溪這條幽幽的清溪有過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清代著名書畫家龔晴皋曾到桃花溪求證白桃花,著有《白桃花》詩,故有晴皋求證之說。
桃花溪位于主城西部,全長15.79公里,地跨沙坪壩、大渡口和九龍坡三個區,有7條支河,9個匯水面,流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流域內有近千家企事業單位和60余萬居民,是重慶主城最大的一條次級河流。
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一次次的城市擴張破壞了這條天然河流的生態環境,桃花溪污染日益嚴重,逐漸變成一條惡臭熏天的污水溝,每逢暴雨則泛濫成災。
“河道治理,污水截流;清水灌流、生態修復;后續防污,雨污分流。從2001年到2016年,十幾年的時間,讓桃花溪水再顯清澈。” 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水務科科長吳松說。
針對桃花溪黑臭水體整治,當地先后投入7.88億元解決桃花溪破爛、臟亂、水淹、危險、惡臭等問題。新建日污水處理量1.2萬噸的揚聲橋污水處理廠和日污水處理量1.7萬噸彩云湖污水處理廠,同時為解決下游防洪問題,利用原垃圾場建成了蓄水170萬方的彩云湖濕地公園。為解決桃花溪后續污染問題,遵循雨污分流理念,先后完成了桃子林支流、彩云湖南側管網、桃花溪干流等排污口改造,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
現在的桃花溪和彩云湖濕地公園,早已沒有惡臭,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公園每天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
“河長”負責制 還跳蹬河綠色沿岸
離開彩云湖濕地公園,記者來到九龍坡區華巖鎮跳磴河。大雨過后的河岸,綠意盎然,清風拂面。整治后的跳蹬河華巖支流段,河床變寬,水質更清,黑臭情況已經消失。
跳磴河發源于沙坪壩區歌樂山獅子巖,經沙坪壩區覃家崗街道進入九龍坡區中梁山街道,在大渡口區跳磴鎮注入長江。跳磴河在九龍坡區境內全長14.15公里。
“跳磴河治理,最大的難題是征收拆違工作。” 九龍坡區城鄉建委副調研員謝照渝說。按照排查數據,僅跳磴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就存在約6.9萬平方米建筑需征拆,且征拆范圍內建筑形式多樣,產權結構復雜,牽涉人群眾多,征拆工作難度巨大。
其介紹,九龍坡區在跳蹬河全流域推進分級“河長”負責制,區長任河長,分管區領導任副河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全面強化了跳磴河流域綜合巡查及突發污染處置聯動能力。
當時,跳磴河河長辦牽頭派出調查組,上門入戶、交心暢談、精細測量,3天內全面摸清一期工程47棟建筑房產權屬、群眾訴求等情況。區治違辦、區房管局、區土儲中心、區征地辦、渝隆集團、中梁山街道、華巖鎮等成員單位隨后快速出擊、奮勇攻堅,僅用1個月,圓滿完成6.9萬平方米房屋征收拆除,取得首戰告捷。
據了解,跳磴河綜合整治一期工程于2017年8月20日啟動建設,11月20日完工,投資2.68億元,累計完成河道清淤11200米,新建截污管網3400米,拓寬河道1530米,整治排污口120處,疏浚老舊管網12000米,新建步道6000米,新建公廁2座,新增綠化景觀13萬平方米,河底生態修復1.5萬平方米,同步完善了示范段沿河景觀小品、路燈、垃圾箱體等附屬設施安裝工作。二期工程將于2018年底完成;三期工程計劃于2020年竣工。
黑臭水體變“廢”為寶 打造“清水綠岸”
重慶市城鄉建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按照住建部、環保部2017年黑臭水體整治基本消除黑臭,公眾滿意度90%以上效果評估的要求,重慶市48段黑臭水體公眾評議滿意度均在90%以上。
其表示,下一步,部門牽頭將開展“清水綠岸”專項工作。以黑臭水體整治為契機,以海綿城市建設為抓手,以持續提升城市水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主城區次級河流全流域治理。把黑臭水體變“廢”為寶,徹底消除黑臭現象,全面修復水生態系統,打造成為清澈靈動的自然河流、生機盎然的綠色長廊、舒適宜人的都市庭院,讓城市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