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市召開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集中約談會。會議通報,今年以來市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77個環境風險隱患整改推進緩慢,截至6月14日只完成3個問題整改。同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雖然同比提升,但因PM10、PM2.5、氮氧化物等指標上升,空氣整體質量明顯下滑。
據市環保部門通報,目前我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存在嚴重的環境風險隱患,主要為岸坡種植、污水直排口、非法碼頭砂場、違章建設項目、養殖網箱和交通穿越等問題,并且整改工作整體推進緩慢、效果不明顯。根據自治區對市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6月份整治進展情況通報,我市上報的43個市區水源地環境問題中,只整改完成3個,整治完成率僅為6.98%,在全區地市中排名倒數第三。
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截至6月20日,我市六項污染物指標中,除一氧化碳濃度同比持平以外,其他五項均同比上升,環境空氣綜合指數達到4.38,同比上升8.9%,整體空氣質量下滑。六項污染物指標中,二氧化氮濃度升幅最大,達到24%。結合上半年空氣質量狀況及近年來PM2.5、PM10兩項濃度指標的變化情況,我市完成本年度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的形勢極為嚴峻。
有關負責人指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歷史欠賬多,特別水源地諸多環境違法問題久拖未決,新問題又不斷涌現,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機制、工作力度及深度也未能適應新形勢下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更高要求,因此,改善環境空氣與水環境質量的任務十分艱巨。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各級各部門務必嚴格對照要求,抓住突出問題立行立改。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排污口所有問題必須徹底整治,要在一周內將整改完成率提高至50%,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市區的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針對尚未解決的空氣質量改善問題,相關部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狠抓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整治管理,確保實現PM10、PM2.5濃度大幅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