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梳理出6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以來,我市通過建立巡查機制、督查機制、驗收機制、長效管理機制,扎實推進整治工作,6條黑臭水體整治已于去年12月完成初見成效驗收。記者昨日獲悉,接下來我市將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力爭年底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長治久清。
市委、市政府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作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工作。2015年11月,我市梳理建成區主干河涌和公眾反映強烈的內河涌的水質現狀,識別出6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分別是禪城區鄱陽環村涌,南海區三圣河、五勝涌,順德區英雄河,高明區圍拳涌,三水區大棉涌。
為有序推進整治,我市組織各區明確黑臭水體整治工程計劃,同時建立了黑臭水體河長責任制,各區分管領導、鎮主要領導作為區級、鎮級河長,在河岸明顯位置豎立公示牌。
河長主治是黑臭水體整治的有效保證。確定6條黑臭水體后,我市要求區級河長均由區領導、鎮級河長由鎮主要領導擔任,做到“四個清楚”和“五個包干”,即清楚水質現狀和水質目標、清楚污染種類和源頭位置、清楚治理思路和治理工程、清楚整治進度和整治結果,以及包分析污染癥狀、包查找污染源頭、包制定整治方案、包協調推進整治、包水質結果達標,直接推動了黑臭水體的整治進展。
在6條黑臭水體整治期間,我市通過建立巡查機制、督查機制、驗收機制、長效管理機制,扎實推進整治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黑臭水體整治,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
市委書記魯毅多次批示,要求每月一專報報市委,確保6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市長朱偉先后召開水環境整治工作會議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督辦會議,現場督辦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副市長趙海多次組織檢查,要求各區按時完成整治任務。市委督查室全程跟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展,對滯后項目進行督辦。各級政府把黑臭水體整治作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全力以赴開展整治,有效保障了各項整治工程如期完工。
2017年12月,6條黑臭水體整治主體工程均已完工,符合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驗收標準,市環保局聯合市水務局發文同意通過初見成效驗收。
為防止黑臭水體反彈,我市每月都會進行例行巡查。接下來,我市將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黑臭水體治理效果長效保持,力爭年底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長治久清。通過嚴格落實“河長制”,以基本達到V類水標準為目標,持續推進整治;結合鄱陽環村涌整治,發揮水質改善優勢發展服務業,建設鄱陽城眾創小鎮;順德區計劃將英雄河黑臭水體治理與弘揚水鄉文化有機結合,賦予嶺南水鄉風貌新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