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藍天白云,河渠里水清草綠,微風襲來,淡淡清香,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一定難以想象這些地方原來都是讓人掩鼻的黑臭水體。2016年起,我市啟動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目前,不少水體的治理已“初見成效”,變身美麗景觀。17日,記者跟隨蕪湖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來到三山區,探訪轄區改造后的月橋河、蕪繁路明渠和龍塘路明渠。
三山區的月橋河水體曾經富營養化嚴重,水生植物嚴重泛濫,水體有明顯臭味,整體水質為劣五類。治理過程中,三山區住建部門按照“截污、清淤、活水、恢復”綜合治理方針,獲得明顯成效。采訪中,記者在月橋河中央看到太陽能曝氣復氧裝備。據介紹,該水體治理中通過水利設施的調控改善河流的水動力學條件,增強水中污染物的擴散、凈化和輸出,能夠快速緩解水體黑臭;通過人工曝氣復氧增加水體溶解氧含量。同時采用水體原位透析凈化處理,即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絮凝凈化池,搭配循環水池,打造濱水濕地景觀。水體流過濕地水池時,在砂石層、水生植物、活性炭海綿上再次過濾,進一步去除水體的有害物質,凈化后的水流回河道,水體恢復清澈透亮。又通過生態修復技術,將水體治理工藝與園林景觀理念相結合,設立岸上生態濕地景觀,形成“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治理效果。據悉,目前三山區月橋河黑臭水體治理、維護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今年1月已進入運行維護階段,水體自身凈化能力和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水質四項指標達到四類地表水標準。
見過蕪繁路明渠原來樣貌的人們現在再見它,一定都會驚訝得張開嘴巴。河岸垂柳依依,紫色的馬鞭草正在盛開,明渠中狐尾藻、菖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生長茂盛,渠水清澈,賞心悅目。據介紹,三山區住建委在蕪繁路明渠黑臭水體治理項目中,采用“原位生態防護”技術,通過投放經過激活的高酶復合微生物制劑到水體,復合微生物中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氧菌在水體不同溶氧區域中能夠大量繁殖,增加有益菌群,快速分解水體中有機污染物,與浮游動物、藻類、水生動物形成動態平衡關系,恢復水體自凈能力,達到改善水質的目標。
龍塘路明渠的兩條河流曾經的主要問題是河流穿過食品工業園區,截污不徹底,大量污染物匯入河道,造成河道富營養化嚴重,有明顯臭味,夏季時常爆發藍藻,整體水質為劣五類。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明渠在治理過程中同時打造了一大片濕地景觀,優美宜人。據介紹,治理運用了濱河緩沖帶、生態凈化床、人工濕地處理工藝等手段。三大處理工藝內部均放置靶向吸附材料,針對氮、磷等污染物強效吸附去除。河水依次流經各處理單元,經過濾、吸附等理化作用,同時河道內部輔以太陽能曝氣、生態浮島、水生態修復等措施,共同達到凈化水質、優化環境、提升景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