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批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完成對四平市、延邊州、白山市、遼源市的進駐督察工作,共受理、轉辦群眾信訪舉報案件2047件。
省第一、第四督察組對四平市、遼源市的督察工作,重點圍繞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通過談話問詢、查閱資料、現場檢查,發現了影響遼河流域水質改善的突出環境問題。
隨著四平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通水試運行,西湖濕地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小紅嘴河和仙馬泉河綜合整治正在有序推進,條子河出省界斷面水質有所改善。但四平市區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工程嚴重滯后,是影響條子河水質改善的主要原因。流經市區的重要景觀河流南河和北河是條子河的上游,也是必須整治的黑臭水體;由于市政污水干管沿南北主河道內鋪設,使河道兩側設置了68個雨污溢流口;還有7個企事業單位年排放污水量約41萬噸。目前,截污管線改造工程北河僅完成工程量的3.6%,南河剛剛動工。2016年開工建設的西湖濕地項目,投資2000多萬元用于污水深度處理的2個4萬平方米生物廊道雖已建成,但尚未投入使用。四平市污水處理廠每年約產生3萬噸污泥,作為生產有機肥的原料,由于沒有農業部門核發的土肥證,目前生產的有機肥無法銷售,造成了廠內堆積了大量生活污泥無法處置。
流經遼源市區的仙人河是影響東遼河出境斷面水質的重要支流,也是列入整治計劃的黑臭水體。目前,仙人河上游鄉村段正在實施河道治理工程,畜禽養殖戶已建設養殖糞污池,并建立起河長巡河和河道保潔市場化等長效管理制度;市區段北起田家炳中學、南至河濱橋12公里截污干管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完成投資近3000萬元。但是,仙人河上游還存在大量的耕種行為,畜禽養殖糞污池臨近河道,存在入河隱患。城區段橫跨河道建設的9棟、4.8萬平方米的“蓋板樓”一直用于商業經營活動,河道兩側的小飯店、小工廠、小修理廠及簡易滲坑等,產生的各類污水也容易進入河道;河道內建有污水檢修井、溢流口存在污染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