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水污染防治機制,統籌流域治理。成立了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掛帥、親自指揮,建立起了市委、市政府統籌領導,市環保局牽頭協調,市直各部門各司其職,市、縣兩級共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了《保定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全市水污染防治的3個階段性目標和60條具體任務,明確責任部門,明確完成時限,實行清單式管理,統籌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水環境的治理保護,統籌“好水”的保護和“差水”的治理,統籌河道內的管控和河道外的治理,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二是建立“河長制”組織體系,統籌河道綜合整治。2017年6月,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了《保定市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標志著全市河長制正式建立。目前,已經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總河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等6位市級領導擔任市級河長,建立起一支包含8名市級河長、260名縣級河長、1621名鄉級河長、4534名村級河長在內的宏大河長隊伍,并向社會公示,制作安裝河長信息公示牌4953塊;明確了河湖管理范圍,潴龍河、孝義河等12條河流、10座大中型水庫、3座大型灌渠和白洋淀納入市級河長制管理范圍,其余河湖溝渠納入縣、鄉河長制管理范圍,實現了全市河湖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制定出臺了配套工作制度,2017年10月市政府印發了《保定市河長名單公告制度(試行)》《保定市河長巡查制度(試行)》等8項制度,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河長制配套制度的制定工作。依托“河長制”體系,全市正在全力推進排污口信息整合、河湖清理行動、一河一策編制、河長巡河等工作,努力實現“河長制”工作良好開局。
三是開展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修復,統籌流域生態治理。雄安新區的設立,對上游保定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8月印發了《關于開展白洋淀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修復的實施意見》及10個專項行動附件,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圍繞白洋淀上游8條入淀河流及其支流等重點區域,組織開展了入河排污口截污整治、河道清潔、納污坑塘及黑臭水體整治、散亂污企業整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擴容、河道兩側綠化美化、畜禽養殖清理整治、河道私采亂挖整治、農業農村垃圾整治、水庫及水源地保護10大行動,持續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各項整治工作。
四是清理河道及兩岸垃圾等廢棄物,全面展開河湖清理行動。2017年6月起,對8條入淀河道及河道兩側1公里范圍內的區域,組織開展了河道垃圾、阻水障礙物、采砂場清理等上游河道清潔專項行動,累計投入人力3.64萬人次,投入物力機械3萬臺次,投入資金9802萬元,清除河道各類垃圾615萬方,清理無證堆場244處,清理廢舊回收點1114處,取締非法采砂場32處,回填平整采砂尾堆71處、13萬方,封堵非法入河排污口1574個,規范整治入河排污口314個。2018年2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保定市河湖清理行動方案》,啟動了河湖清理行動。依托河長制機制,成立了河湖清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織市、縣、鄉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4045次,對河湖存在的亂倒亂排、亂采亂挖、亂圍亂堵、亂占亂建“四亂”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建立了垃圾清理、涉河違障清除、非法采砂整治、入河排污口清理等6個臺賬。此次行動以來,全市排查出河道垃圾96萬方、涉河違障89處、入河排污口66處、非法采砂5處。目前,已完成清理河道垃圾60萬方、涉河違障40處,封堵入河排污口30處,5處非法采砂全部治理完成。通過一年來的河道清潔、清理行動,白洋淀上游河道垃圾亂堆、污水亂排的現象得到遏制,河道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保障了汛期白洋淀感觀清潔。
五是充分利用上游水庫和南水北調水資源,建立長期調水補水機制。水環境的改善,不僅需要截污治污,實現清水入河,還需要盡可能維持河道生態基流,實現清水長流。隨著南水北調通水運行,城鎮飲用水逐步替換為以南水北調水源為主,上游水庫水資源相對富余,生態補水來源多元化。為保障白洋淀流域水生態環境,2017年4月-6月、11月-12月兩次由王快、西大洋水庫,經大水系工程對市區和白洋淀進行生態補水,兩庫累計出水量7100萬立方米,白洋淀收水量4700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白洋淀缺水狀況。今年4月以來,上游兩庫持續向府河水系補水,南水北調相繼向瀑河、北易水河、北拒馬河、府河補水,維持了上游河道生態基流,改善了河流水生態環境。此外,還在籌劃由上游兩庫通過沙河灌渠向孝義河補水,并將上述補水形成常態機制,力爭實現清水長流。
六是嚴控上游工業排放,加強重點行業、“散亂污”企業和固體廢物管控。市區天鵝化纖、蠡縣制革、滿城造紙、高陽印染是全市傳統涉水重污染行業,通過這些年淘汰落后產能、退城搬遷、入園進區、整合升級、集中治理,工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剩余的34家直排河企業,全部執行城鎮污水處理一級A標準,并安裝了污染物在線監測裝置。去年“散亂污”企業整治中,共排查涉水散亂污企業1萬余家,按照“關停取締一批、整合搬遷一批、整治改造一批”的要求,全部完成了取締整治。針對危險廢物,2017年開展了打擊涉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托河北省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對危險廢物實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危險廢物從生,貯存、轉移、處置全過程在線聯網監控。2018年,啟動了保定市固體廢物環境風險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整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隱患,堅決打擊非法傾倒行為,目前專項行動正在開展中。
七是排查整治納污坑塘,強力推進大寨渠截污治理。2017年4月以來,全市共排查出各類坑塘1774個,其中涉及工業廢水、養殖廢水及其混合廢水的重點納污坑塘284個,其余為生活污水坑、雨水坑、垃圾坑。對排查出的納污坑塘,一坑一策,建立臺賬,針對污染物特征、污染程度,明確整治標準,科學制定整治方案,明確各縣、鄉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納污坑塘排查整治工作的責任人,設立“坑塘長”,負責坑塘現有污染的治理和后續管控,對工作不力的蠡縣、順平等縣鄉政府和環保部門人員進行了問責。在整治中,堅持分類科學整治,以工業滲坑為重點,結合“散亂污”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努力從根本上解決納污坑塘問題,目前重點坑塘已完成整治214個。此外,對唐河污水庫歷史遺留問題,2017年果斷采取了污染源頭截污納管、大寨渠分段封堵等措施,徹底解決了40年余來的排污問題。
八是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市22個縣(市、區)均劃定了畜禽養殖禁養區,禁養區面積近2500平方公里,禁養區內201家規模畜禽養殖場已于2017年底搬遷取締完畢。大力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啟動實施了30個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改造項目,通過糞污沼氣處理、制取有機肥等方式,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了82%。全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白洋淀上游河道兩側、飲用水源地周邊、南水北調沿線為重點,全面實施農村垃圾處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農村清潔工程。2016年、2017年分別完成南水北調沿線445個、218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今年南水北調沿線5縣區661個村莊正在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根據初步摸排統計,主要入淀河流兩側1公里內共有585個村莊,目前343個村莊采取PPP模式,配備垃圾箱(筒)13411個,配備轉運車305輛,清理積存垃圾38.2萬方,消滅垃圾填埋點424個,拆除不合理的垃圾處置設施144座。
九是提前謀劃白洋淀上游治理項目,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雄安新區設立后,保定市組織編制了《雄安新區上游水環境治理項目方案》,謀劃了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城鎮雨污分流、河道生態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的63個水環境治理項目,預計總投資439億元,目前39個項目(總投資200余億元)已納入環保部的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儲備庫。近期,雄安新區總規綱要公布后,保定市又謀劃了今年亟待實施的36個項目(總投資78億元),包括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城中村水治理、城區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納污坑塘治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等內容,擬申請列入編制中的雄安新區白洋淀相關規劃。同時,組織編制了《森林水系生態建設規劃》,圍繞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恢復,結合水環境狀況,謀劃了主要河道、重點水庫、城郊等大型濕地項目,通過生態工程,改善白洋淀上游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