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淮晨報報道,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八成;完成已拆除非法碼頭生態復綠工作;打通瓶頸力爭開工合肥~新沂高鐵……近日,《合肥市2018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正式出臺。到2018年底,合肥市的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初見成效。
改善水質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八成
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合肥市將開展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主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100%。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抓好黑臭水體治理行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80%以上。推進十五里河、南淝河、派河等河流劣V類水體整治工程全面開工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此,合肥市將加快改造或淘汰環保標準低的船舶,推廣應用低排放、高效能、標準化的節能環保型船舶,推進港口和船舶污水垃圾接收設施等建設,并做好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銜接。
同時,組織開展重污染落后工藝和設備以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和重污染項目排查,能夠整合搬遷進入合規園區的依法進行環評,確實無法整治的要逐步依法取締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水生態修復完成已拆除非法碼頭生態復綠工作
在水生態修復方面,合肥市將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劃定河湖林管理范圍,編制實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林一策”方案;大力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全面落實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加強森林保護修復,增強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接下來,巢湖流域考核斷面水質監測站網將全面建成,建立健全水質斷面監測、評估、預警機制。開展巢湖岸線保護和利用專項檢查,依法整治違法違規占用行為;鞏固非法碼頭非法采砂專項整治成果,完成已拆除非法碼頭生態復綠工作,加快推進生態岸線改造,因地制宜建設濱水綠帶,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此外,以巢湖國家重要濕地以及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肥東管灣國家濕地公園、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等為重點,大力實施河湖保護與重點濕地生態修復,確保河湖、濕地面積不減少。
基礎設施打通瓶頸力爭開工合肥~新沂高鐵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合肥市還將加快實施引江濟淮(航運部分),優化港口布局,繼續推進船型標準化。統籌加快鐵路、公路、航空建設。
一方面,完善高速鐵路規劃布局,推進武漢~合肥~南京高鐵前期工作,加快合肥~安慶~九江高鐵建設。打通鐵路瓶頸路段,力爭開工合肥~新沂高鐵,該線路起自合肥樞紐,接合安九、滬漢蓉和合福、商合杭等高鐵,向北經皖北、蘇北、于新沂接徐連高鐵,并與青連、青煙威榮快速客運鐵路聯通,可形成山東半島經合肥至華南和西南地區的快速客運大通道。
同時,加快實施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協調德上高速合肥~樅陽段開工建設;繼續實施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工程,開展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設,提高普通公路網通行能力和保障水平。
區域協作企業環境信用將與綠色信貸銜接
在區域合作機制深化方面,接下來,合肥市將充分發揮合肥都市圈協調推進機制,在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場一體化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繼續實施大別山水環境生態補償,開展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都市圈還將探索建立環境信用聯合激勵和懲戒機制,出臺企業環境信用與綠色信貸銜接辦法,對環境不良企業實行信貸負面清單管理。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長江大保護體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大政府資金引導、支持,鼓勵企業創新投融資模式,以多種形式參與巢湖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