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保障人民群眾喝上安全衛生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徐州市在三年內基本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形成徐州城鄉供水“1+5”新格局,榮獲2018年度“徐州市創新獎”一等獎。
“原來是地下水,水堿大,水壓低,得錯峰用水,太陽能熱水器打個水都先打聽一下是否停水,生活非常不方便。現在我們和徐州城區市民喝的同樣同質的水,水壓足,口感好,喝起來有點像礦泉水。”2月12日中午,正在做午飯的豐縣師寨鎮金莊村史經峰高興地說。
保障人民群眾喝上安全衛生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
2016年,徐州市委、市政府結合全市城鄉供水發展情況,作出了統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力爭在三年內實現以市區和縣(市)為單元的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供水局面,統籌城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提升農村飲水安全的保障水平,使廣大農民享受市民待遇,實現從喝上放心水到喝上優質水的轉變。市水務局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加強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決議要求和實施方案,集中力量、全力實施。截至目前,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七大工程”、建立“三項機制”工作任務基本完成,徐州城鄉供水“1+5”新格局已形成,城鄉人民群眾共享“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飲水目標基本實現,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奠定了供水保障。日前,2018年度“徐州市創新獎”獲獎項目揭曉,市水務局申報的“千萬城鄉百姓共享優質飲水——全市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喜獲一等獎。
強力推進 織密城鄉供水網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徐州市出臺《徐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市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作為重點進行部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列入全市重點工程、為民辦實事工程加快推進。市水務局建立了“三督查兩通報一現場”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大領導包掛、人員駐點和業務扎口三項督查工作力度,抓好半月水務系統通報、一月全市通報,堅持一個季度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強化督查指導,定期調度研判,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全力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作,切實把這一重大民生工程做實做好。
2016年9月23日,駱馬湖水源地及徐莊水廠的建成通水,使徐州市區供水形成了南有駱馬湖水、北有微山湖水、內有地下水的“三大水源、多路徑聯網”的供水格局。標志著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這項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民生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6月29日,徐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豐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意味著全市最高亢、用水最困難的豐縣、沛縣和銅山西北部地區的居民,也能喝上優質的微山湖地表自來水了。
2018年7月31日,徐州銅山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通水,至此,銅山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區130萬人喝上了“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的同一碗水。
2018年9月30日,賈汪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通水,標志著全區52萬人民徹底告別飲用高硬度地下水的歷史,吃上干凈、安全、放心的駱馬湖地表水,進一步改善賈汪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同年11月6日,豐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供水儀式在豐縣付莊水廠舉行,標志著豐縣百萬人民享受“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的優質供水,全縣人民徹底告別飲用高硬度地下水的歷史,吃上干凈、安全、放心的地表水。
……
徐州市水務局副調研員呂鋼介紹,按照《徐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徐州市共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七項工程”,即:水源地達標建設工程、原水輸送管網工程、水廠工程、清水管網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兩網搭接工程和水質監測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1.1億元,完成計劃的105.3%,其中豐縣、沛縣、睢寧縣、新沂市、銅山區、賈汪區和市區全面并超額完成建設計劃。
安全優質 城鄉居民共飲“一網”水
一擰開水龍頭,清澈透亮的自來水便汩汩而來。“這是駱馬湖水,比以前地下水的水質有明顯的變化,燒水沒有水垢,比原來的水甜。”說起自來水的變化,富麗花園居民張大爺為徐州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一個勁點贊。
“徐莊水廠采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率先在江蘇省內實現供水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供水工藝,原水通過輸水管道輸送至水廠,經過生物預處理、加藥混凝沉淀、均質濾料過濾、臭氧氧化、微生物降解及活性炭吸附等工序處理,最后進行加氯消毒后供給市區用戶。經過制水工藝處理后的水,其各項指標均遠遠優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城市供水水質標準》等規范要求,濁度、COD(高錳酸鹽指數)去除率分別達到90%和50%以上,出廠水達到直飲標準。”徐莊水廠廠長宗海清介紹,水廠服務80萬人口,覆蓋了徐州東部主城區,以及賈汪、銅山兩區的城區及部分鄉村。水廠日制水量從2016年的32萬噸躍增至目前63萬噸,季節性用水高峰時,可達到65萬噸,年平均增長速度達12%。
新沂市唐店地表水廠和窯灣地表水廠工程均設計深度處理工藝,采用目前國際先進的凈水預臭氧處理和后臭氧生物活性炭過濾處理技術,有效降低了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色度、嗅味、藻類、氨氮及鐵、錳離子,真正實現了生活飲水由“合格水”向“優質水”轉變。
據介紹,長期以來,徐州市市區及農村地區居民供水普遍采用地下水,氟、氨氮、四氯化碳等不同程度超標。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全市城鄉供水“1+5”格局全面形成(“1”指市區包括主城區、新城區、開發區、賈汪區和銅山區,“5”指豐縣、沛縣、邳州市、睢寧縣、新沂市5個區域),全市人民群眾飲用地下水的歷史結束,新建和改建供水管網3300公里;完成7個水源地達標建設,水源保證能力285萬噸/日,全市建成以駱馬湖、微山湖地表水為主的同水源供水格局,自來水深度處理率達100%,農村供水入戶率達99%,城鄉居民實現共享地表水優質水源的歷史性突破。
助力發展 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供水保障
徐州市在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中建立了管理運營、監管監測、綜合水價等“三項機制”。截至目前,供水管理運營機制基本建立,其中豐縣、睢寧、新沂市、銅山區和賈汪區分別成立縣(市)區水務公司,統一管理運營區域內城鄉供水;沛縣采用PPP合作模式,吸引社會專業公司負責全縣城鄉供水建設和管理運營;邳州市城區和農村分別由社會專業公司和政府成立水務公司管理運營,統一管理運營機制正在推進。監管監測機制:市及縣(市)區均已明確監管機構和監管人員,監測化驗取樣覆蓋率達100%,三級水質化驗室覆蓋率達100%。綜合水價機制:在制訂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已明確市區和縣(市)區結合城鄉實際,充分調查研究,制定供水水價政策和農村水價過渡政策。
“徐州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程,在全市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助推了鄉村振興,提升人民群眾生活生產條件,推進精準扶貧,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和投資營商環境等。”徐州市水務局局長卜凡敬介紹說,徐州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程,大力推進供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基本實現“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城鄉供水一體化格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人民群眾生活生產條件,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和投資營商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項目投資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為實施城鄉融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和保障。
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程,推動城鄉供水改革和發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增強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推進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避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供水工程的重復建設和水資源的大量浪費,促進地下水位回升,大大減少地面沉降和水環境污染,維護水生態環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