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經過兩年的時間,長江沿線縣級以上城市飲水水源地一共1474個,存在的問題基本上都得到了整治,完成率達到99.9%。黑臭水體的整治到目前為止,長江沿線省會以上城市的12家黑臭水體整治已經超過了90%,其他地級城市現在也在積極推進過程中。
“但我們必須要說,長江當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大。去年8月到11月,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方面組織到11個省市40多個地市進行了暗查、暗訪、暗拍,發現了不少問題,統計下來有160多個。這些問題說實在的觸目驚心,讓人警醒,充分說明我們長江確實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
對于2019年的工作,李干杰說,除了繼續進行飲水水源地的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開展“綠盾”相關行動,以及進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體廢棄物問題外,還將進行四項新的工作。
“一是劣Ⅴ類水體專項整治,長江整個流域540個國控點,還有12個是劣Ⅴ類水體,我們要把這12個當成重點來推動進行整治,二是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三是‘三磷污染’的專項整治,‘三磷’指的是磷礦、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這個對長江的污染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四是11個省市的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專項整治。”李干杰說。
記者了解到,我國先后制定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為長江保護提供了基礎和指南。
焦點一
小水電整治
先建的小水電存在補償問題
去年底,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4部委發布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見,要求限期退出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規水電站,全面整改審批手續不全、影響生態環境的水電站,2020年底前完成清理整改。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于會文介紹,四川省政府2016年專門發文,“十三五”期間四川裝機在5萬千瓦以下的水電一個都不能再批了,目前四川不符合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的小水電都已經停了下來,正在逐一制定措施解決。
而地處珠江和長江流域分水嶺的黔南地區,小水電整治也基本完成。全國人大代表、黔南州長吳勝華介紹,黔南歷史上曾經有一些小水電,不符合規范的現在都已經整治。
“歷史上已經上馬的小水電分好多種情況,也非常復雜,有的是保護區建立之前就有了,有的是保護區建立之后建的小水電批準了,沒按照環保要求做,還有的是批建不符。去年以來,我們結合國家綠盾2018行動進行了認真的梳理。”于會文說。
在整治小水電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先建小水電、后建保護區,這些小水電拆了之后還有一個補償的問題。目前的小水電停了對整個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有效遏制了,下一步就是要考慮怎么把‘后遺癥’解決好。”于會文說。
焦點二
磷石膏庫、磷化工企業
每一堆磷石膏都需要特定處理
“三磷”整治是李干杰提出今年要重點整治的問題,“三磷”指的是磷礦、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磷石膏主要用途是生產農藥的草甘膦,還有化肥,磷酸等等。
四川以德陽為主,有很多磷石膏廠,超過四千萬噸。于會文說,“每一堆的磷石膏含量不一樣,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所以我們組織專家‘’一堆一策,現在應該說是整治得非常好,得到了生態環境部的充分肯定,專門在德陽召開整治工作現場會。”
“三磷”治理是長江沿江多個省份面臨的問題。
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胡為義也提交了相關建議,他提到,鐘祥市磷化工產業發展已有60余年,48家沿江(漢江)化工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稅收幾乎都占全市三分之一。
湖北已經出臺了《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每年拿出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關改搬遷工作,并確定對沿江有化工企業整治任務的市縣在安排地方債券時予以傾斜。胡為義還是建議沿江化工企業環境整治要與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統籌考慮,盡快明確對企業關改搬遷的扶持標準,讓企業吃定心丸,同時要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創新性示范性項目的重點扶持力度。
焦點三
農村面源污染
建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今年提交了關于加大國家對長江上游地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投入的建議。他在報告中提到這樣一組數據,每年全國畜禽養殖產生糞污約為38億噸,長江上游地區約10億噸,目前國家支持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在長江上游地區不足10個。
去年底,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意見也給出了時間:到 2020 年,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同時要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 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高到 95%以上,大型養殖場2019年底前達到100%。
曹清堯的建議中,就提出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在長江上游區縣實現全覆蓋。同時,加大對長江上游地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科技研發的投入。做好有機肥加工和農田施用消納的設備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研究集成一批控源減排、清潔生產、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等先進技術,提高新技術的推廣效率。
于會文也談到了四川在農村面源污染的整治工作。他表示,四川還是農業大省,禁養區、非禁養區、規模以上養殖要分類進行整治。
“目前禁養區里面的,我們基本都取締了。有些在非禁養區里面的散戶養殖,基本上沒有環保措施,所以這兩年我們還是要加大力度,把化肥農藥和畜禽糞污的問題解決好。”于會文說。
焦點四
水源地保護
建議實行長江上中下游水質交接責任制
全國人大代表、 江西財大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教授李秀香表示,長江飲用水源地保護壓力巨大。長江流域水體富營養化現象依然嚴重,水環境污染嚴重。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源保護區內仍有多個環境違法問題未完成整治。她建議,對長江水資源保護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實行長江上中下游水質交接責任制。
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也表現出對長江沿線飲用水源的擔憂。他認為,目前來看,長江流域下游最為重要的兩處相近飲用水源地,金澤水庫水源地和淀山湖存在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其中,淀山湖區域入河排污口排污總量大,目前淀山湖上游區域共有規模以上排污口14個。他的建議是在太浦河水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邊界地區建立跨省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作為長江上游,四川省也在為護好群眾“水缸子”而努力。
于會文說,四川居民飲用水大多是沿江沿河取水,工業企業也大多是沿江布局的,工業的排放和人民群眾飲用水水源的取水點犬牙交錯。
“所以,我們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保護,從前端控制,去年對全省137個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的249個問題,逐一銷號,有些問題解決起來要投入幾個億的,拿出真金白銀,啃硬骨頭,堅決把問題整治到位,還有前年我們把地級以上飲用水水源的41個問題也都全部整治完成。 今年我們還要圍繞著鄉鎮級集中飲用水水源開展‘千人萬噸’(飲水超過一千人或超過每日取水一萬噸)的整治。”
于會文說,四川將確保“一江清水浩蕩東流”,讓長江下游的10個省份喝上干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