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清遠市財政局獲悉,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競爭性評審中,清遠市從全國25個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最終以總分第6名的好成績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名單,將獲得中央財政4億元的專項獎補資金。近日,首批2億資金元已下撥到清遠。
“體檢”查找4條黑臭水體“病因”
清遠市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黑臭水體有4條,分別是瀾水河、黃坑河、海仔大排坑和龍瀝大排坑,總長度為79.7公里,均為輕度黑臭。黑臭水體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管網不完善,導致污廢水直排、垃圾入河阻塞水道、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水系連通不暢流動性差等。
為了提升治理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清遠對建成區排水管網混錯接情況、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借助市區排水信息化系統管理平臺和地下管網CCTV檢測等科技手段,通過“體檢”找出黑臭水體的“病因”。
據統計,全市污染源排查出的12242家單位信息已全部錄入系統,市區地下管線普查面積達120平方公里,普查各類管線長度達2800公里,完成雨污錯、混、漏接排查30.01公里;共排查出雨污水管網錯、混、漏接點453處,發現排水管網缺陷問題1502個。這些扎實的工作基礎,為清遠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投入19.38億元 因地制宜展開治理
針對排查出來的黑臭水體成因,結合北江穿城而過、部分河道無活水補充的現狀和全流域、全過程治理的要求,清遠市區的黑臭水體治理堅持“海綿引領、水陸共治、上下游統籌、左右岸兼顧”的思路。按照“污染控制、消除黑臭、水質達標、水生態恢復”的治理目標,清遠因地制宜編制了市區4條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方案和排污口整治方案。
在工程措施方面,市區黑臭水體治理示范項目共計5大類21項,總投資達19.38億元。工程布局涵蓋截污納管、點源消除、綜合治理、末端擴容提質和能力建設。上述21個示范項目中,1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中5個項目已建設完畢,黃坑河、海仔大排坑黑臭水體治理的主體工程已完工。
打造治理樣板 保障“長制久清”
為了全面消除市區黑臭水體,將清遠打造成為嶺南地區乃至全國的黑臭水體治理樣板城市,清遠將從組織機構、資金落實和長效機制三方面予以保障。
組織機構方面,清遠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由市委書記任市級總河長、市長任市級副總河長,并確定了市區4條黑臭水體的河長名單。同時,出臺了《清遠市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清遠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和《清遠市實施“河長制”考核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部門職責分工,強化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考核機制。
在資金落實方面,污水處理廠等5個項目采用BOT模式投資,已落實項目建設及運營單位;其余16個公益性項目由政府直接投資,總投資15.79億元,其中示范期投資12.02億元,市財政已通過中央獎補資金、新增債和市級財政預算等渠道對建設資金予以落實,且政府投資在財政承受能力范圍內,不會形成政府隱性債務。
長效機制方面,全面構建由工作統籌機制、項目實施保障(監管)機制和管理運營機制組成的3大類16項長效機制體系,為實現黑臭水體治理的“長制久清”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