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光正好,來到攀枝花新晉的旅游網紅打卡地——拉鲊古渡邊的花棚子車站,這里已是滿目的盎然春意。在藍天白云紅花的映襯下,滾滾的金沙江泛著碧波浪花奔流而過,往返在拉鲊古渡的小游輪上,遠道而來的游客紛紛拿出手機、舉起相機,把一江清水和岸邊春光定格成供自己收藏的風景圖。
“這樣的景象也是最近這幾年才看得到,以前這里的金沙江水渾濁得很,江面上還漂著各種垃圾,現在不一樣了,水變清了,加上岸邊打造的一些景點,已經吸引了不少人到這里來打卡游玩……”游輪駕駛員陳師傅高興地說。

金沙江水由濁變清,是攀枝花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攀枝花市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以強化部門協作、流域治理為突破口,統籌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做大做活“水文章”。
“現在看來,治理成效比較突出。”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莉說,在近日國家公布的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攀枝花市排名第28名;在四川省水環境質量綜合排名中,攀枝花更是高居榜首。“人們正在逐步享受到“河暢、岸綠、水清、景美”的生態環境和親水近水的宜居生活。”
著力水環境治理 寫好治水篇章
在東區小沙壩污水處理廠出水口,每天有3萬余噸的潔凈出水從這里流出,源源不斷匯入金沙江中。
“化學需氧量8.5毫克每升、總磷0.14毫克每升……經過我們廠處理的生活污水,各項污染物濃度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一級A標,真正讓污水重新變成了清水……”小沙壩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自豪地告訴記者。
水污染防治是水環境治理中的一大重點要點。近年來,攀枝花市深入貫徹生態優先理念、走綠色發展道路,全力抓好城市、工業、農村水污染防治,保護好一江碧水。
一組組數據,是攀枝花保護一江碧水的證明。在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建設方面,自“十三五”以來,攀枝花市累計投資26.5億元,新(改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廠18座,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達到27座,年生活污水處理量增幅達到了60.68%;新(改擴)建污水管網700余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上升了84.2%,實現城市、縣城和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如今,渾濁污水變身清水,回饋于奔騰向東的金沙江。
作為典型的重工業城市,工業污水治理是需要直面的難點。攀枝花市先后投入約6億元,建成投用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格里坪特色產業園區等5座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擴能改造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至此工業園區污水實現集中收集處置并達標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攀枝花還以“壯士斷腕”之決心,取締“十小”企業近百戶,整治“散亂污”企業500多戶,督促“三磷”企業實現了廢水零排放。
在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2018年至今,通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和帶動,全市230個行政村中已有202個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達87.83%。同時,全市85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已達100%。
統籌水資源聯合管控 護好一江碧水
治水更護水,這是民意所在、眾望所盼。
電話會商、會議會商、實地檢查會商……生態環境部門統籌建立水生態環境質量會商機制,定期組織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重點承擔污水防治職責的部門會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聯合管控,已成為攀枝花市深化水環境保護工作的常態。
近年來,攀枝花分別與涼山州,云南省楚雄州、麗江市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共商共治,為同頻共振、同心融合、同向發力保護好金沙江水資源打好了堅實基礎。
人防、技防、智防協作發力,讓攀枝花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更加“相得益彰”。
截至2022年底,攀枝花市在流經境內的金沙江、安寧河、雅礱江三條河流的重點斷面上已建成9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設置243個手工監測點位設置,配置619臺(套)河湖視頻監控和預警廣播,并在全市水環境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布置了102套重點污染物在線監控設施,實現了主要流域、重要區域、重點排口、飲用水源地等監測全覆蓋。
依托水質自動站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與基礎數據庫系統,通過整合各種數據資源,建立起了全市水質管控數據庫,編織起了水質“數據網”,借助數據“話語權”,科學研判污水來源,有針對性采取措施,實現污水精準管控。
“以前巡河全靠人一步步地邊走邊看,現在有了無人機巡,下不去的地方也看得清清楚楚,哪個地方有問題一目了然。”“全國最美民間河湖衛士”李明法如是說。近年來,攀枝花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環境監管執法手段,建立流域生態環境問題“預警、核查、處置”執法監管全程跟蹤督辦的高效能、信息化、全覆蓋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環境監管體系,實現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監控無死角。2022年,全市共立案涉水環境案件5件,行政處罰95.1萬元,刑事移送1件。
打出水生態修復“組合拳” 養出一江好水
2023年春節期間,無人機拍攝視角下的米易縣城南濕地公園,水秀景美、碧波映城,人們在占地226畝的公園內暢游,仿佛置身于畫中。
“經過治理,現在流經這里的河水清多了,完全想象不到過去這里就是個亂石灘,到處是垃圾……”米易縣安寧河河畔,干凈整潔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別致的景觀,讓常來散步的市民李女士感嘆萬分。
為了讓山更綠、水更清、景更美,攀枝花市將生態修復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始終堅持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讓青山綠水與藍天白云和諧共生。
“十三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水土保持專項資金10178萬元,實施水土保持項目18個,統籌礦山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林業生態修復等,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41.99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積減少223.68平方公里,減少率7.6%。
累計投入資金約4億元,打造濱河景觀長廊、沿河健身綠道30公里,著力提升城市“水景觀”。隨著水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攀枝花目前已監測到國家二類水生保護動物13種,其中包括多年未監測到的國家二類水生保護動物——西昌白魚重現雅礱江水域。
僅2022年,全市共實施金沙江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治理2040畝,完成營造林20.8萬畝、退化林修復1.8萬畝、封山育林3.8萬畝、全民義務植樹220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2.38%。
“水環境,容納著一座城市發展的潛力和資本。”李莉說,未來的攀枝花,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落實河(湖、庫)長制和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規定,聚焦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大力實施友好生態環境建設五年行動和大規模綠化全攀行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上下游協作共治等工作,持續擦亮攀枝花生態底色,堅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春水。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