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公布全省第二批美麗河湖名單,永定河(廊坊段)成功入選。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京津冀生態功能區的天然走廊和共同的“母親河”。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因受水資源過度開發、生態補水缺乏等因素影響,永定河(廊坊段)出現水資源短缺、水體自凈能力喪失、水質超標等問題,1995年至2020年間持續斷流25年。
近年來,廊坊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理念,緊扣永定河戰略定位,聚焦“補水、控源、修復、管護”系統施治,成效顯著。
規劃引領,加強協同。印發實施《廊坊市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廊坊市永定河水質達標方案》等文件,科學設計治水路徑,壓實屬地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強化生態環境、水利、城管、住建等部門協同,形成治水攻堅合力,建立發現并解決水環境問題的工作機制,有效保障永定河等重點河流水質持續改善。
補水先行,助力恢復。每月開展永定河斷面水量監測,實時識別需重點保護的生態補水困難河段。2023年通過本地水、引黃水、“南水”和再生水“四水聯調”,補水2.2億立方米。2024年流域外調水補水3.25億立方米(含引黃水2.55億立方米),有效支撐生態恢復,保障區域水資源安全。
精準控源,多措并舉。排查整治146個入河排污口。完成城鎮排水老舊管網維修改造及雨污分流改造。累計投資近21.38億元,建成投運12座污水處理廠,其中70%以上處理能力高標準執行類Ⅳ類排放限值。強化汛期排水設施巡查與水位管控,保障安全度汛。
生態修復,內外共治。針對永定河河道及濕地系統開展多點生態修復,在勝天渠、勝豐支渠等支流實施水生植物種植、水下森林構建、濱水緩沖帶建設,提升水體凈化能力。推進河道障礙清理、漂浮物打撈、遙感圖斑復核整改等,逐步實現生態連通與清潔。
健全機制,長效管護。遵循“三分治七分養”原則,構建“自動站實時監控—汛期加密監測—人工日常巡查”體系,建立水環境預警與評估分析平臺。健全河道礙洪問題整改機制,集中整治河道垃圾、非法采砂、違建等“四亂”問題。加強河渠運維、漂浮物清理及沿線環保宣傳,保障“水清岸凈”。
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治理,永定河(廊坊段)重現“水清、岸綠、景美”景象。2021年,干涸25年的河道首次全線通水,2023年首次實現全年全線流動。水質穩步改善,2024年水質達地表水Ⅱ類標準,連續三年考核達標。水生態顯著恢復,干涸河道演變為濕地系統,2022年、2023年魚類分別恢復至40種、54種,刺魚等土著魚類回歸,赤麻鴨、黑鸛、白鷺等珍稀鳥類頻現,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大面積生長。
永定河(廊坊段)治理實踐表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理念,推進系統保護修復,是北方缺水型河流生態恢復的有效路徑。其“高位推動、精準補水、系統控源、生態修復、長效管護”五位一體治理模式,成功實現了河流“復水、復綠、復生態”,保障了生態、防洪及民生用水安全,為北方干涸河道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治理模式。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