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重大工程是支撐美麗中國建設和“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抓手,在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具有戰略性、引領性和支撐性作用。生態環境重大工程體系遵循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基本規律,由謀劃體系、過程管理體系、實施支撐體系三個方面構成,具體涉及工程結構、工程謀劃、制度建設、工程科技、成效評估、組織管理、綠色投融資、能力建設等。“十五五”期間為高質量實施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筆者建議,加快建設功能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重大工程體系。
明確工程結構框架,系統科學開展重大工程謀劃 盡快建立結構統一的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結構框架。重大工程結構框架是指由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工程組成的遞進式層級結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實施包括減污降碳協同工程、環境品質提升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現代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4種類型重大工程,為建設面向美麗中國的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結構框架指明了方向。建議盡快確立一套結構完整、內涵明確、邊界清晰的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結構體系,涵蓋“一級領域—二級維度—三級類型—四級項目”。一級領域由減污降碳協同工程、環境品質提升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工程、現代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五方面構成,從對象、類型、要素、特點等出發,構建出二級維度—三級類型—四級項目的具體內容,用這一重大工程結構體系指導和規范各地開展美麗建設和“十五五”生態環境規劃重大工程和項目的謀劃設計。
強化生態環境重大工程謀劃的組織管理和技術方法。為解決工程項目謀劃難、謀劃滯后、謀劃成果質量較低的突出問題,“十五五”期間應從謀劃方法、管理流程等方面發力。建議盡快組織編制生態環境規劃重大工程項目策劃指南,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定位導向、資金導向等“五導向”法建立重大工程項目謀劃生成方法,編制項目策劃設計書,充分分析項目實施依據、重要意義、目標指標、實施地點、建設內容、技術要求、要素保障等,推動重大工程謀劃走深走實。各級部門按照“五導向”法自下而上開展工程項目謀劃,上級管理部門應發揮協調、審核和統籌作用,加強對下級謀劃技術和謀劃方向的指導,建立謀劃交流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工程項目謀劃成果的溝通交流和相互學習。上級部門應自上而下加強對單體項目的整合,突出不同整治要素在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一體化設計。通過上下聯動,形成具有系統性、引領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謀劃項目清單。
加強全過程管理制度建設,強化重大工程科技創新 按照“一頂四梁八柱”結構加快重大項目全過程管理制度建設。改變過去主要依靠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對工程項目進行管理的局限性,加強重大工程項目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組織制定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全過程管理指導意見的“一頂”文件,從謀設(謀劃和設計)、調管(過程調度與管理)、資保(建設資金和運行維護資金的保障)、評宣(綜合成效評價和宣傳推廣)等方面構建起制度體系的“四梁”。在此基礎上建立“八柱”制度,包括生態環境重大工程項目規劃編制制度、工程項目“多庫融合”制度、實施過程多元監督管理制度、重大工程試點示范管理制度、重大工程投融資管理制度、實施成效綜合評價制度、實施成效宣傳與推廣制度、工程項目后評價制度等,實現“機制建設—謀劃規劃—資金保障—跟蹤調度—技術創新—評估考核—宣傳推廣”全鏈條的貫通一體。
注重科技創新在生態環境重大工程中的設計和落地實施。樹立強烈的“工程科技”意識,將生態環境重大工程作為實現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重要載體。重大工程實施不同階段強化科技性、創新性的管理要求,如策劃設計階段應將鼓勵發展的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相關要求(如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融入工程項目設計中,或者直接設計示范創新性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應注重細化設計;實施階段加強科技創新內容的跟蹤推進;成效評估階段應對重大工程項目的科技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包括關鍵技術經濟指標、專利標準制定、社會影響等,通過實施重大工程全面推動生態環境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
建立不同類型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綜合成效評估技術方法。當前急需建立一套涵蓋不同類型項目的綜合成效評估技術方法,剖析不同類型生態環境重大工程項目“綜合成效”含義,分析影響綜合成效取得的主要影響因素,建立共性指標和不同類型工程評價的差異化指標,加快制定成效評估系列技術文件。在此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等方法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建立定量和定性結合的綜合成效評估方法,實現對重大工程實施成效的科學規范評估。
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區域投融資路徑 強化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實施全過程組織管理與工作機制建設。基于“十四五”期間建立的國家和省級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組織管理隊伍和工作機制,建議“十五五”期間全面延伸至地級市和區縣生態環境部門,建立穩定的重大工程全過程管理組織隊伍,制定全過程管理工作制度。強化各級管理隊伍在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等方面的職能作用,重點完善制度建設、優化工作機制、規范工作流程、明確職責分工。針對當前最為薄弱的謀劃設計環節,加強領導小組對謀劃設計重大問題的決策協調,組建相對固定的工作專班,建立有效的上下聯動和不同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謀劃設計工作職責分工、強化謀劃設計職能考核。通過機構完整、職責明確、聯動有效的工作機制的建立,為解決重大項目謀劃意識淡薄、主動性差和不會謀劃等突出問題提供組織和工作機制上的保障。
大力探索區域生態環境投融資機制創新。建議對現有以生態環境要素為導向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格局進行優化,推進財政資金對美麗城市建設中多要素協同綜合整治、區域性流域性系統整治、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工程項目進行支持的改革創新,適應當前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的新特點和新需求。加大各金融機構對支撐美麗中國建設重大工程的綠色信貸支持力度,尤其是區域性的融合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城市更新改造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片區旅游開發等各種建設需求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支持區域綜合發展。建議地方財政環保專項資金等放開對重大工程項目前期所需資金的支持,推動解決重大工程前期策劃和可行性研究資金缺乏等突出問題。
加強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管理支撐能力建設。建議將生態環境重大工程現代化管理能力作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構成內容之一。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立生態環境重大工程技術支撐專業團隊,加強對理論、政策、技術、標準、產業等的深入研究,提高全過程技術支撐水平。組建國家和省級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專家庫。將現有重大工程項目管理臺賬升級成為重大工程項目智慧管理平臺,開發重大項目智能謀劃功能,集成項目審批、監測、評估等多種功能,應用物聯網、AI技術實現對重大工程項目的動態監管以及實施風險預警。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