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1.59億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至13.58立方米,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壓減至6.16%……濟南節水三年行動行至中途,一串串數字背后,是這座城市以制度創新與工程實踐織就的嚴密節水網絡,為泉城水脈注入持久活力。
濟南節水三年行動的核心引擎,在于構建了一套科學嚴密的水資源管理體系。目前,節水管理信息系統上線,“節水產業大腦”運營平臺啟動,為節水產業注入數字動能。
但最核心的骨架,還是21項制度機制。其中,“水資源動態平衡機制”是優化配置的關鍵。它統籌水資源供需兩端,為新建項目精準配置再生水資源,5941萬立方米的再生水指標被科學下達,89家用水大戶被置于重點監控名錄,近4000家單位被納入用水定額管理的網格之中。創新建立用水單位水平衡監督機制,在這套機制下,監管的觸角深入企業生產深處——用水量、排水量、產值、工藝路線等數據交叉比對,一旦發現生產規模與取用水量異常,監督檢測隨即啟動。目前,首批70家單位的水平衡測試已完成,第二批39家單位的工作正加速鋪開,用水短板被逐一“揪出”。
節水激勵機制則以經濟杠桿撬動節水自覺性。濟南市首創中水設施激勵制度,返還污水處理費近1400萬元,并減免了先進用水效率企業20%水資源稅,將861萬元節水獎勵發放給177家成效顯著單位。水權交易的探索更是成績喜人——用水戶間水權交易水量已達280.2萬立方米,與泰安市的跨區域黃河水交易也基本完成1700萬立方米目標,區域協作的水資源配置智慧初顯成效。
制度牽引之下,工程硬支撐同步發力。作為國家再生水利用配置和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雙試點”,濟南正以堅實工程筑牢高效用水基石。
巨野河水質凈化廠等項目已竣工投用,太平水庫、徒駭河攔蓄等雨洪工程塔吊林立,田山灌區與濟平干渠連通工程有序推進……總投資198.8億元的25個節水建設項目,重塑著城市水脈筋骨。45%的污水處理廠(站)出水已提升至地表水準Ⅳ類,96.4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網延伸開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躍升至47%。
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這片“未來之城”,節水基因更是深植規劃建設全鏈條。46.9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網延伸鋪設,崔寨、大橋組團實現市政再生水管網全覆蓋?!镀鸩絽^全過程節水管控辦法》將節水指標納入審批全流程,讓再生水作為“第二水源”融入道路規劃、產業布局的每寸肌理。
璀璨的城市燈光秀點亮節水主題,校園里“奇妙節水課”激發童心,社區宣傳點人頭攢動,線上節水知識競答火熱進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春風化雨,“節水小衛士”“社區節水達人”不斷涌現,讓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深深扎根在每位泉城市民心間。
節水,正從理念化為全城行動,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勃發。
企業廠房里,水發集團、力創科技正在加快建設省級節水技術創新中心,青島啤酒(濟南)有限公司的“山東省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證書閃閃發亮,全市節水型企業已達92個。
廣袤田野間,新增5萬畝耐旱小麥迎風搖曳,18.35萬畝高標準農田搭配9.9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區,讓每滴灌溉水精準歸位,2711公里農村供水管網延伸,98.38%的規模化率讓鄉村告別用水難。
城市里,36.4公里老舊管網改造完成,901個DMA計量分區嚴格監控城市供水系統水量漏失,77處小區二次供水設施、4.6萬戶居民“一戶一表”改造加快推進,新增77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如綠色巨肺,吞吐著每一滴珍貴雨水。
從制度設計到技術落地,從工業生產線到阡陌農田,從宏大的水庫工程到千家萬戶的水表計量,濟南節水三年行動將“精打細算”4個字刻入城市發展基因。
當每一滴水都被賦予更高的價值,這座以“泉”聞名于世的城市,正用智慧與決心續寫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篇章,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水動力”。
來源:大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