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德安縣投資1500萬啟動了一項重大的“民心工程”、自來水改造項目——柘林湖引水工程,目的是為了改善縣城居民用水質量。該工程于2009年1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6月9日上午,離德安縣城只有幾公里遠的寶塔鄉楊橋(苗圃)以東,一棟淺藍色外墻的建筑矗立在山坡上。
房頂上,“雁家湖水廠取水站”的標志牌清楚地表明這棟建筑的身份。雁家湖水廠隸屬縣供水公司,負責向德安縣城供應自來水。
這個取水站正是2007年德安縣投資1500萬元啟動的重大“民心工程”——柘林湖引水工程項目的重點部分。
按照正常計劃,這個取水站應該是負責從柘林湖引水、給德安縣城居民提供飲用水,但目前水站內卻是靜悄悄的。
和先前當地百姓到現場了解的情況大體一致:取水站機房周圍雜草叢生,大門緊閉,安全門鎖銹跡斑斑,通過機房窗戶可以看見幾臺引水設備靜悄悄躺在那里。
取水站的蓄水池(瓦子塘水庫)周圍山體被夷為平地,水池面積大致十來畝,東高西低呈“Y”字形。新法制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蓄水池深度與堤壩高度在50米之間。
該蓄水池的水位已經落差到池底,水池內四周水波沖擊痕跡能清楚記載水面高低和停留時間,緊靠蓄水池西邊一條直徑大概1米的水泥輸水涵管也早已斷流。
有不具名人士透露說:“這(取水站)機器在剛建好時的確運轉了幾個月,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幾年來一直沒有看到工作過,也很少看到有工作人員來這上班。”
記者來到德安縣城北門,緊靠昌九高速公路旁邊的五里墩路。路的盡頭,同樣是一座名為“雁家湖水廠取水站”的小廠房。取水站工作人員稱,他們把這里叫做“博陽河取水站”。
取水站下方,緩緩流過的正是德安縣的母親河——博陽河。在取水站周圍,縣政府豎立了多塊“德安縣生活飲用水水源”的保護牌,提醒當地居民禁止從事污染水源的有關行為。
在嗡嗡作響的取水站機房外,一名工作人員承認:“我們這個取水站只在楊橋那個新水站建成沒多久停止過一段時間,但沒多久就又開始投入使用,一直至今沒有停過。”對于新水站為何不能正常使用,他連稱,“不好說,不好說,你去找政府或者我們公司。”
縣城居民飲用水“被污染過”
博陽河(屬鄱陽湖水系)發源于瑞昌市南義鎮湖炎洞,全長93公里,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德安全境,境內79.7公里,最后從共青城南湖注入鄱陽湖。
許多受訪居民表示:“博陽河在以前是非常干凈的,那時候我們經常在河里洗衣服甚至是淘米,但大概10年前開始,上游的一些工廠把這條河流給污染了。”
一名在取水站旁邊菜地里忙活的老人稱,他是德安縣某單位退休職工,就住在取水站附近,“博陽河水因為上游污染的原因,已經嚴重富營養化,喝了對身體肯定是不好的,好多居民已經重新啟用了很久不用的水井,我們很少用自來水做飯和燒開水”。
記者還了解到,2009年7月,一家環保志愿者組織對博陽河德安段的水質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后發布的報告顯示:德安縣博陽河上游有造紙廠、石灰廠(重鈣廠)、水泥廠等,對水體造成污染。城區的生活污水在該河段通過兩個排污口向博陽河排放。受氣候變化影響,近年河水水位有明顯下降,出現博陽河水向上游倒流現象。
河流上游分布大量的礦物開發項目,銑礦環節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成為河道堵塞的重要來源。“對于河流上游的污染,并沒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造成污染現象在德安城區河段局部出現。”
河中出現較多水草等生物,存在一定富營養化現象。如今,河邊基本無人洗衣、洗菜。“附近百姓以往習慣于在河中洗澡、洗衣等,但目前由于水質的變化,居民只將河水用于農業灌溉。”
記者查詢資料顯示,對于博陽河上游存在企業生產污染“母親河”的情況,省、市多家媒體都曾給予報道,但一些企業在媒體曝光、環保部門查處后“仍然在肆無忌憚的排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p#副標題#e#
對此有些網友反映:“我們縣城居民用的就是這些被污染過的水,經常水管里放出來的水是黃色的,有時還呈黑色。”
投資1500萬建引水工程
博陽河水質變壞,正是德安縣啟動城區自來水水源改造項目的原因。當時的官方資料表示:“長期以來,由于諸多原因,德安縣城數萬居民的生活用水一直達不到飲用水質最佳標準,該縣把居民飲用水改造作為民生工程來抓。”
2007年6月,德安縣開始籌備自來水改造項目,并通過調研初步提出從共青、柘林湖、湖塘水庫引水三個方案。后經多次討論認為:“柘林湖灌區水源地至蓄水水庫可實現自流,線路短,水質優良,投資合理。”
為解決德安縣新的源水工程資金投入問題,2007年10月,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與德安縣人民政府、德安縣供水公司合資成立了德安(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
同年11月12日,德安縣在鴨咀塘舉行了引水工程奠基儀式。
2009年1月,德安縣“柘林湖引水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運行,其中鋪設飲水管網11公里,新建60萬立方米庫容水庫及日供水3萬噸的取水泵房各一座。經檢測,源水達到一類水體標準,出廠水完全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當地媒體報道稱,“柘林湖引水工程”總投資1500萬元,該工程是一項重大“民心工程”,工程完工后,“解除了縣城人民對生活飲用水源水受污染的疑慮,并從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的飲水問題”。
“民心工程”被疑設計不合格
在“德安論壇”上,最近兩年都偶爾會有一些網帖對縣城供水存在的情況提出質疑,也有人對引水工程的作用表示懷疑。
真正引爆關注焦點的是一網友今年5月2日發的一個帖子,這個帖子質問道:“我們喝的到底是不是柘林湖水?”此帖一出,頓時引起熱議。負責管理該論壇的工作人員告訴新法制報記者:“這是當前我們論壇最熱門的帖子,說明大家都很關注這個問題。”
從論壇網友的談論中可以看出,在飲水問題上,大家最關心的是自己喝的飲用水是否健康。更多的人提出:“德安縣城居民現在用的到底是不是柘林湖的水?如果不是用的柘林湖的水,原因是什么?”
有的跟帖更為尖銳地質問:“為什么投資1500萬所建立的引水工程,到現在市民還是吃不上潔凈水,是設計不合格?是施工中偷工減料?是庫容不夠?還是其他?”
一直到6月2日,一個署名為“德安供水公司”的網友才給出答復:“德安縣城居民當前喝的自來水確實來自博陽河。”但他稱水質符合標準,并附上了一份最近的檢測報告。不過對于柘林湖引水工程的問題,他沒有給予回應。
網友則質疑道:“既然博陽河里的水檢測都符合國家飲用水的標準,那為何又要耗資1500萬元去搞柘林湖引水工程呢?”“工程上馬時就遭到過反對聲音,當時質疑是否值得投入那么大去柘林湖引水,為什么不用這筆資金去治水?去關停上游的高污染企業?”
但當地政府沒有部門對此進行回應。目前,德安縣這一“民心工程”沒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在其“閑置”的背后,真實的情況又如何?
供水公司:居民飲用水符合標準
針對大家關注的問題,記者來到德安(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呂青首先向新法制報記者確認,“德安論壇”上關于水質達標的回應確實由該公司方面作出。
呂青介紹說,德安(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雁家湖水廠出廠的自來水實行的是四級監測,即水廠凈化室-公司水質檢驗科-德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省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九江站。
檢測執行標準是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九江市建設規劃局委托江西省城市供水水質檢測網九江站于2011年4月25日對德安(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的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進行了抽樣檢查,抽檢結果和各級監測點的檢驗報告顯示,雁家湖水廠生產的自來水各項指標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對此,呂青還向記者出具了九江市建設規劃局《關于對2011年度枯水期城市供水企業水質檢測結果的通報》的書面文件了這一說法。
該公司董事長熊暉表示,“我縣的自來水從近期的監測結果來看,都符合國家的飲用水標準,針對部分市民反映的家庭自來水出現的黑渣現象,是使用了不合格的自來水管造成的,與水質無關。”
對于“柘林湖引水工程”所存在的情況,熊暉表示“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目前政府方面正在解決這個問題”。
德安縣政府:正對工程進行改造
德安縣政府對當地群眾關心的一些問題,特意向新法制報記者進行了回應。針對當前德安縣城居民用水的水質情況,回應說明的情況和德安(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先前的解釋大致相同。
關于大家最關注的柘林湖引水工程“閑置”的原因,德安縣政府回應說,柘林湖引水工程(一期)于2008年底借助部分明渠輸水進入試運行,至200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2010年初,由于105國道拓寬、楊橋農民拆遷安置房以及工業園六期建設的需要,遷移了3000多米輸水管道,造成了供水的暫時中斷,2010年12月10日完成了全部管道遷移工作,管道恢復正常運行。
但是到目前還未能正常用上柘林湖水,主要原因是“柘林灌區不能連續供水,只能間斷性供水。瓦子塘水庫現有效容量僅36萬方,不能保障縣城連續安全供水的需要,經有關部門調研,政府決定將有效庫容擴大到87萬方。該工程于今年5月1日已開工建設,故暫時影響了柘林湖水的供應”。
目前,“瓦子塘水庫擴容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根據設計要求,在現有的水庫底部要降2米高度,因此現有的水庫因擴容的需要,需暫時停止使用,待擴容工程竣工后,在上游主干渠能正常供水的情況下,我們能夠持續、安全地為全縣人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柘林湖水”。
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游柘林湖灌區因需要保障自身發電,無法保證我們的正常供水,所以我們在對蓄水庫進行改造后,即使上游沒水來,蓄水庫的水也將足夠我們德安縣城居民正常使用兩個月。”